河南林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2018-05-16 10:01:59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环保-文字列表】河南林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林州市委主要领导在基层调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保-文字列表】河南林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林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基层指导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保-文字列表】河南林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林州市光远新材集团通过污染治理焕发新生机

【环保-文字列表】河南林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林州市凤宝特钢集团三个烟囱,分别代表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厉的三个不同时期

   河南日报讯: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南上北下、东进西达、三省通衢之要地。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

  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人工天河红旗渠享誉中外,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全国建筑之乡闻名遐迩。林州人民续航梦想、砥砺前行,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发展三部曲。当代林州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三力同驱”,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三业并举”,全域式景区、全域式园区、全域式社区“三域共建”加快建设富美林州、幸福家园。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长期以来,林州市牢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革命,特别是2016年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全面、深入整治环境污染,实现了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2017年,林州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优良天数居全省前列。经济发展也实现了财税收入达到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的目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美太行”走出令人振奋的铿锵脚步。

  他们用实践证明:

  富太行,绝不以污染为代价。美太行,必须与绿色相伴随。

  1

  “绿色发展革命”来了:城市在行动,乡村在行动

  林州市全成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国政真想不明白:还是办同样一个企业,为啥原来胸戴大红花上台领奖、今天却成了重污染企业被罚款?

  这个公司是林州市龙山街道办事处西街村的一个村办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底盘配件,是林州当地最大的铸造企业。

  1986年,宋国政的父亲因为创办这个企业,曾胸戴大红花受表彰,还奖励8000元。

  时过境迁。2017年,这个企业因为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被罚40万元。他很疑惑:“问题出在哪里呢?”

  的确,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一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绿色发展革命”来临了。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林州市形成了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结构。煤炭成为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因此,林州富了,群众也富了,但绿水青山蒙上了灰尘,雾霾不断加重。林州市委书记王军不断地扪心自问:“林州有钱的人多了,为什么更多的人跑到外地买房?林州靠什么留住财富、吸引人气?”

  别无他法。只有生态立市,只有靠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只有把林州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

  这是一场牵涉到城市发展方向和生死攸关的战略抉择。2012年,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林州市提出生态立市的战略转变,对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治理。2017年,借助全国范围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林州出重拳、下狠手,对重污染企业实施深度治理,该关停则关停,该限产则限产,通过环保政策倒逼企业升级改造,进而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向低耗能、轻污染、高效益升级。到去年12月,林州市1000多家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的不到200家。

  碳素生产是林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去年碳素价格不断走高,企业利润丰厚,上缴税收也很高。但为了蓝天白云,在16家企业中,林州市只允许5家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生产。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对企业来说,生死一念间。生产就是天堂,停产就是地狱。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同步发展,分享红利。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只能是死路一条。”

  与此同时,在市内,拆除200多个燃煤锅炉;在乡村,全面推行“双替代”,农民做饭、取暖改用天然气或洁净煤。

  这场“绿色发展革命”似一场风暴,从城市刮到乡村、从企业刮到各行政事业单位,刮遍林州市的角角落落。林州形成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人民战争。

  2

  硬碰硬的较量:从巨额罚款到法庭对垒

  在林州市凤宝特钢集团厂区东南区域,挨着矗立三个不同高度的烟囱,分别代表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厉的三个不同时期。

  厂里有关负责人介绍,最低的烟囱是2010年花60万元建的,采用的是水泥浇筑,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没多久,环保政策严了,便在2012年花1000万元修建了第二个烟囱,可以实现脱硫排放。第三个烟囱是2017年花费4500万元修建的,不仅可以脱硫脱硝,排放颗粒也控制在2微米,已经达到了超低排放的标准。因此,凤宝特钢虽然是重污染企业,但在严厉的环保政策下一次又一次重生,已经连续16年税收超亿元。

  凤宝特钢的经历就是许多重污染企业的普遍经历。他们面对“绿色发展革命”,顺应潮流,升级改造环保设施或工艺流程,脱胎换骨,再现生机。

  但是,也总有些企业,偷排偷放,苟延残喘,甚至公开对抗。更有企业倍感委屈,对簿公堂。对此,林州市环保局顶着各种压力,坚决将污染防治的政策落实到位,将重污染企业深度治理的措施执行到位。林州市环保局局长申志锋说:“这些重污染企业曾经为林州市经济发展作出过很多贡献,企业主在各级领导层和执法部门也都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但是,在环保执法中,我们不会因为昔日的贡献或具有人脉资源而网开一面,所有企业一律平等。”

  林州市全成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曾经“富太行”征程中的模范典型,长期以来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环保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环保不达标,环保局毫不留情,2017年上半年三次重罚合计48万元。面对环保部门的冷酷,宋国政开始认真反思、深刻警醒,立即对企业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投资800多万元新配套安装了最先进的环保治理设施,不仅在企业规模、上缴利税上,而且在环保治理上成为最规范、最先进的标杆企业。宋国政说:“这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未来我、我的子女仍要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看到现在蓝天白云多了,雾霾少了,我也明白政府的决策是对的,应该支持。”

  林州市新达焦化有限公司状告林州市环保局的官司曾震动全省环保系统。

  平心而论,这个公司对环保治理是重视的,也是舍得投入的。2015年花费1680万元在我省焦化企业中率先上马了烟气脱硫工程,每年的运行费用就高达1400万元。安装单位自行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数据都表明,符合国家标准,治理设施能够实现达标排放。有了这先进的工艺,企业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未料想,省环保厅一检查,发现污染排放数据超标。

  林州市环保局震惊,据此对企业开出100万元的罚款单。

  企业也震惊、委屈,一纸诉状将林州市环保局告上法庭,要求法院撤销林州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经过一审和二审,去年6月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为林州市环保局对新达焦化的行政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官司败了,新达焦化没有怨言,对环保工作愈发重视,对脱硫脱硝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投资6100万元新建了全封闭料厂。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说:“官司败了,但认识提高了。企业限产50%,但产品价格涨了,效益也提高了。”

  目前,污染企业状告林州市环保局的其他官司仍在审理之中。对此,申志锋说:“欢迎企业拿起法律武器对环保执法进行监督。我相信,通过打官司,能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更有利于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3

  老企业焕发新生机:死的是污染,活的是环境

  光远新材是林州市2013年投产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利用石灰石、矽砂等原料生产电子布和电子纱。生产这种产品,车间必须保持恒温恒湿。

  但是,企业生产用的4台锅炉是燃煤锅炉,污染严重。

  即便是高新技术企业,也不能带着污染发展。林州市果断拆除了企业的4台燃煤锅炉,督促企业改造成燃气锅炉。同时,铺设一条5公里的热力管道,从一个发电厂引进热能,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企业有关负责人说,仅仅煤改气一项,企业每年减少用煤7000多吨,每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50多吨。去年企业又投资1000多万元上马了脱硫、脱硝装置,实现了超低排放。他感叹说:“环保执法救活了企业。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污染没了,又焕发了新生命,何乐而不为?”

  对此,申志锋坦言:“死的是污染,活的是环境。环保执法不是简单地一关了之,而是通过环保倒逼企业升级改造,减少污染。因此,执法中既要有铁拳,也要有柔情,要给重污染企业找出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林州市实施一厂一策,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深度治理,减少污染,寻找生路。

  林州市爱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废玻璃制酒瓶的企业。因污染严重,去年年初全市17家玻璃生产企业停产。停产后,这个企业积极实施锅炉煤改气,并投入500多万元上马了脱硝设置,实现了超低排放。今年年初,企业恢复生产。

  脱硫脱硝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成熟技术,企业有时望污兴叹。2017年林州市组织企业到山东考察,发现一种低温脱硝技术效果好,就及时在全市推广。仅此一项,安装企业每天减少5000元的运行成本。

  通过环保倒逼企业升级改造,推动环境的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立市的目标,这就是林州市“绿色发展革命”的思路。

  汽车配件是林州市的支柱产业,兴盛时有500多家,但这又是一个重污染产业。停产,将影响林州经济发展和千家万户生活;不停产,生态立市的目标难以实现。

  面对两难抉择,林州市独辟蹊径,规划了占地3000亩的汽车配件园区,将汽车配件产业集中发展。园区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这种形式,将不符合环保政策的小企业挤出,给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建设园区,力争实现30>300的效益,入驻30个企业,所产生的效益大于过去300个企业的整体效益。

  这个园区未来能入驻60家企业,目前已经入驻8家。这8家的生产规模超过30万吨,而过去市区北部100多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加一块才30多万吨。

  2017年,林州市汽车配件铸造企业少了370多家,但产值和税收同比都增长20%以上。

  污染少了,环境美了,企业活了。在这场铺天盖地的“绿色发展革命”中,林州市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不仅没倒退,反而再上一个新台阶,秘诀就在此处。

  4

  人心不可逆:

  群众期望无止境,“美太行”同样无止境

  在林州市委书记王军的手机屏幕上,有一个特别的图标:全市大气污染情况。按开这个图标,林州市区和各乡镇空气污染情况一目了然。他说:“有了这,能及时发现问题,以及问题出在哪里,就能快速解决问题,避免扯皮。”

  5月15日,就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王军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提出的生态立市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一重要论述。老百姓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这其中就包括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如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人心是不可逆转的。”

  作为一个城市,靠什么留住人才、留住财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美好的生态环境。水不能喝、空气不管吸、地里产的粮食不能吃,人才出逃、财富流失是必然的结果。林州有优势、有能力打造一个美丽林州,通过“美太行”重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真正在生活中让大家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这两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林州的生态环境好转了,人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是企业家的心态变了,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风向变了,知道只有环保达标,企业才能重现生机,路越走越宽。二是老百姓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过去关停污染企业,老百姓也会说,地方还发展不发展,群众还吃饭不吃饭。如今,天蓝了,地绿了,大家都理解了。

  王军说:“人心的变化是林州市搞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大动力。在蓝天白云的环境中生活惯了,谁都不愿意再回到雾霾厚重的环境中。大势形成了,未来不可逆转。”

  如今,林州市已经尝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甜头,蓝天越来越多,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他表示,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永远在路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无止境,我们“美太行”也是无止境的。未来要做得更好,让老百姓通过绿水青山,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 李运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