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脱贫攻坚工作综述:为了贫困群众的幸福

2018-05-21 09:20:5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赵滢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北关区童装城一家优先招收贫困群众的企业(记者  肖敬光  摄)

   不知不觉中,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一路芬芳,已到第十个年头。林州市太行山深处的许多小村庄也随着航空运动和旅游的火热渐渐闻名。

  大垴村是省级贫困村,贫困源于地理位置偏僻。该村地处林州市西北端的太行山巅,海拔1750米,是安阳海拔最高的行政村。然而,旅游的火热让这个“海拔最高村”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游客越来越多。2016年,该村谋划了“旅游搭台、林药唱戏”的发展思路,并尝试发展“农家乐”接待游客。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垴村4家‘农家乐’几乎每天都能住满游客。村民尝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甜头。”大垴村党支部书记许存山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全市上下共同的决心和行动。

  市委书记李公乐反复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让群众实实在在增加收入,真真正正得到实惠,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变化。”   

  两年来,我市脱贫攻坚战气势磅礴,成效明显,48808人摆脱贫困,151个贫困村脱贫退出,6492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均达到或超过省定目标。目前,我市尚有贫困户13526户、贫困人口29001人,贫困村71个。

  产业造血 激活脱贫新动能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在调研中多次指出,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老乡富。

  镜头一:内黄县六村乡。在苏红尖椒专业合作社张菊梅的帮助下,赵庄村贫困户赵建新一家种植的尖椒获得丰收,他家年收入5万多元,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镜头二:汤阴县韩庄镇王佐村。贫困户郑太生提起“托牛所”滔滔不绝:“管吃管住,每天收入50元,年底还能领分红。”王佐村按照每户贫困户5000元的标准,集中购买40头奶牛统一寄养在位于村西北的一家牧业公司,让贫困户变成股东,通过这种寄养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户脱贫。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两年多来,我市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优质粮食、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电商流通、农村沼气等产业发展,探索推行股份帮扶、龙头企业带动帮扶等8大模式,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如今,内黄县的温棚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经济林果业成为全省亮点,林州市的坡地经济和林下经济、安阳县休闲观光农业、汤阴县中药材、龙安区苗木花卉产业等成为带动贫困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建立扶贫基地358个、扶贫车间85个,带动5000多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五重保障 斩断病根拔穷根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贫困发生的重要因素。如何斩断病根、拔出穷根?怎样让贫困人口看起病、看好病、少生病?

  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把健康扶贫作为推进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农村贫困人口政府医疗保障专项救助基金,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以及社会医疗专项救助五重保障。这五重保障究竟为群众带来了哪些实惠?来看个例子:

  ——安阳县吕村镇村民张焕生于两年前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先后花费十四五万元,对于本身还未脱贫的张焕生一家是雪上加霜。令他全家没想到的是,2017年,张焕生99416.63元的医疗费用经过了5次报销,报销比例达80%,解决了张焕生一家的燃眉之急。

  这只是我市健康扶贫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建立县级专项救助基金3780余万元,救助资金800余万元。贫困人口享受门诊慢性病及门诊特大疾病医疗保障2万多人次、报销1100余万元。

  补齐短板   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源于基础设施落后。为了让家园更加宜居,我市创新制定了“七通七有”贫困村退出标准。

  走进汤阴县古贤镇后路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矗立两边,粉刷一新的庭院围墙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在该村新修的文化广场上,54岁的村民冯志珍正在健身,她笑着介绍:“水泥路通到了俺家门口,路灯亮了,家里也用上了自来水、接通了网络,就连302路公交车也通到了家门口,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

  和后路村一样,这两年,我市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让群众增加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7年,全市基础类项目中,共修村内道路649公里、排水沟35021米,新打机井16眼,建设文化广场33个、公厕80个、文化大舞台548平方米……通过严格落实“七通七有七能”标准,我市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群众收入逐年增加。

  在龙安区龙泉镇白龙庙村,贫困户郭朋只家里变化不小。帮扶干部不仅给他找致富门路,还为他家铺上了水泥地面、安装了院门。看着干干净净的家,他感叹:“终于有个家的样子了。”

  这样的改变来自于“六改一增”送温暖活动,通过落实帮扶政策,贫困户的生活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2017年,我市投入资金3958万元,为贫困户改院2977户13.68万平方米;为20678户贫困户送衣服、米面油等物品,累计金额579.95万元。

  合力攻坚 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面对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仅靠政府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两年来,全市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脱贫攻坚创新举措不断,帮扶亮点频现: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的示范作用。省、市、县三级68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帮扶978个有脱贫任务的村,全市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定点扶贫工作体系。全市273名市、县级领导干部分包305个村,22363名党员干部与35951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了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928名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抓党建、重帮扶,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全市积极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有286个企业或商会组织与23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实施帮扶项目401个,总投资2183万元。

  当下,脱贫攻坚战还在继续,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谋幸福的脚步从未停歇。2018年,我市将围绕实现6900人减贫、38个贫困村退出、内黄县摘帽目标,以减贫质量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载体,以贫困户可持续稳固增收脱贫为根本,扎实推进“3211”完善提升工程。

  不松劲、不放手、不停步,我们将以更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更强的热度,向着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奋进。(安阳日报 记者  郭 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