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娃娃遇上非遗:河南让非遗不只是古老的代名词

2018-06-11 10:08:34  来源:大河报  责编:赵滢溪

  【要闻-文字列表】【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当娃娃遇上非遗:河南让非遗不只是古老的代名词

  小学生和老师一同表演皮影戏

  【要闻-文字列表】【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当娃娃遇上非遗:河南让非遗不只是古老的代名词

  都市白领在体验非遗项目淮阳泥泥狗制作

  核心提示丨当非遗进入校园,孩子们会用想象力带来怎样的创意?当80后牵线让非遗和文创联姻,传统与时尚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传统戏曲邂逅了互联网,年轻人为何会如此痴狂?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非遗,在今天的河南,早已不只是古老的代名词,而是通过各种创意,解锁出N种玩法,连接传统与现代,成为有底蕴的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非遗文创、非遗手作、互联网+非遗、非遗进校园……河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近年来,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上,不断探索出新路子,让非遗走进生活,正如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活动主题所说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进校园】

  非遗被娃娃们插上创意翅膀

  “啊呀……”随着配音,光透过皮影映照在幕布上,武松和老虎上下翻飞,一招一式像模像样,一出精彩的《武松打虎》演绎得惟妙惟肖。戏罢,从幕布后边走出来的竟是三位小学生,他们手中拨动皮影引杆,赢得众人纷纷赞叹。

  6月10日,在郑州举办的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郑州市“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备受关注,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让非遗焕发多姿多彩的生命力。表演皮影的是中原区秦岭路小学皮影社团的学生,皮影道具均是由他们亲手制作,人物造型也是一笔一画描绘而来。除了能表演《三打白骨精》《梁祝》等传统剧目外,孩子们还自排课本剧,用传统皮影讲述教材上的故事,活跃了课堂气氛。

  “河南罗山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皮影便是吸收了传统皮影的表现手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意,让非遗走进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该校美术老师王晶说,和传统皮影采用的畜皮制作不同,孩子们采用了透光度好、更易采购的现代硫酸纸。

  另一处“创意豫见戏曲非遗”的展示区里,泥塑、面塑展示柜里的作品,分别陈列着非遗传承人和孩子们的作品,生动诠释了传承和创新。非遗面塑传承人刘玉伟制作的齐天大圣、关云长,胡须、羽翎的刻画细致入微,足见技艺高超。旁边的两件Q版花木兰泥塑则是郑州经开区实验小学周怡锦小朋友的作品,一个身披盔甲,一个身着罗裙,灵感来自于常香玉的经典豫剧《花木兰》,并与戏中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各自呼应。不仅人物可爱生动,周怡锦还为泥塑搭配了可点亮的脸谱灯箱和可转动的底座。

  “我们强调让非遗和生活发生联系,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制作出了有非遗元素的音乐盒、灯箱等实用的生活用品,让非遗从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种子。”美术老师赵丽多次邀请非遗传承人来给学生们授课互动,让大家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为更好地传播非遗文化,她还拜了非遗传承人为师。

  像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孩子们的双手和想象力如同一支魔法棒,将版画、剪纸、泥泥狗、葫芦烙画等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入折扇、帆布包、书签、纸袋等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中。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极具历史人文色彩的非遗引入校园,不仅丰富完善了教学体系,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灿烂,增强文化自信。”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主任曹淑玲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郑州中小学校开展了一大批非遗创客特色课程,以“创意非遗”为主题,学生们玩出创意和精彩,把古老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使传统非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玩文创】

  “实用是最好的传承”

  “这不就是《国家宝藏》节目里展示的妇好鸮尊吗?”在非遗创意展示区里,一件取自于河南博物院文物妇好鸮尊,但采用国家非遗项目浚县泥咕咕工艺制作的泥咕咕版妇好鸮尊,让很多观展人爱不释手。而这套“鸮傲江湖”系列还与河南其他多种非遗传统技艺相结合,创作了大宋官瓷版鸮尊、鸮尊版巧克力、毛绒版鸮尊玩偶、鸮尊版帆布手袋等文创产品。

  另一件“旺香·望乡”主题泥咕咕香薰手作,与其他传统泥咕咕作品相比新意十足,一枚瓦片上,传统的生肖狗造型的泥咕咕捧着一支香,袅袅香烟仿佛将人们带入那朝思暮想的故乡。这是非遗传承人王红瑞创研出的新作,也是他在爷爷、“民间艺术大师”王蓝田的生肖主题泥咕咕基础上的一次创新性发展。他介绍了作品背后的寓意:“今年是狗年,狗造型的泥咕咕香薰便是‘旺香’,又与‘望乡’谐音,老瓦片不正是故乡老家的象征吗?”

  虽然对细节进行了微调,但传统工艺全部延续下来,选料、切割、打磨、清洗、烘干、彩绘三十余道工序一个不省。这件创意产品因其“新颖而不失传统,现代而不造作”,深受在外拼搏的白领喜爱。

  身为非遗传承人,王红瑞在坚守“敬畏祖艺,传承有序”的同时,也认为“实用是最好的传承,买卖是最好的发展”。在他小时候,泥咕咕曾是那个物资匮乏时代的玩具、工艺品,但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王红瑞致力于将泥咕咕元素与实用物品联姻。他说:“只有让非遗走进生活,让世界感知到有温度的老手艺,才能让泥咕咕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开封七盛角里的豫游纪文创店内,色彩斑斓,不论是抱枕、服装、钱包等生活用品,还是明信片、福牌等小玩意儿,都是大红大绿、宝蓝明黄,这家店把“撞色”玩到了极致。

  豫游纪是河南本土原创文化品牌,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他们创意的主要素材来源。“年画是特色鲜明的中式设计题材。”1987年出生的豫游纪创始人高公璞说,在上大学期间,他就在思考自己这代人需要做点什么,才能为这个时代留下记忆?最终,他选择了以河南传统元素为核心搞文创,用各种创新方式,从非遗中挖掘时尚感。

  同样是木版年画,90后设计师琚瑜的方向是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他在郑州一家商业综合体办的开物坊,进行版画体验教学和创意开发,版画元素被附带到了挎包、T恤、挂历、礼盒包装等上面,个性十足。

  琚瑜前不久木刻的版画妇好鸮尊,既体现出文物的厚重感,又形成了新的设计语言,“用非遗传统工艺进行图形方面的设计,所呈现出的版画语言和电脑制图完全不同,古朴又不失创造”。

  【互联网+】

  戏曲APP成“爆款”

  戏曲不够时尚?不够高科技?不够吸引年轻人?NO!这是2015年底诞生于郑州的戏曲APP“戏缘”给出的回答。

  作为国内首创的“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凭借戏迷打擂、名家教学、大戏欣赏等栏目和诸多线下活动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多个剧种的一大批知名院团和戏曲艺术家进驻线上工作室,这个出自一群年轻人之手的APP成了“爆款”。

  作为第一批入驻戏缘网络工作室的艺术家,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在“触网”之后,有了跟以前完全不同的体验。现在她每天只要有空都会打开戏缘,“我有什么活动,戏迷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戏迷有什么想法也会第一时间给我留言,互动更加快捷更方便了”。作为给戏迷的回报,她还会专门录制《铡刀下的红梅》等剧目唱段做教唱视频,与粉丝分享。

  三门峡的戏迷何青青用手机在家即兴录制的豫剧《小二黑结婚》唱段,上传到了戏缘上参加戏迷超级打擂赛,不仅荣获了月冠军,更让她惊喜的是,因为唱功出色,还得到豫剧名家王红丽赏识,如愿拜师。

  如今,戏缘不仅覆盖了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等各大剧种,更为难得的是,其中不乏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每天都有娃娃上传唱戏的视频。可以说,戏曲,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条青春通道。

  在很多人眼中,戏曲是夕阳产业,无法对年轻人构成吸引力。但在戏缘创始人黄俊棋看来,戏曲是互联网领域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在网上聚集人气、打出知名度后,这一项目在线下轻松发力,戏曲旅游、戏曲餐厅等周边创意不断变现。

  在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刘春晓看来,河南传统文化“触网”目前风生水起,方式也有很多种,包括古琴、手工艺、钧瓷、汝瓷等非遗项目纷纷开设公众号和淘宝店、微店。另一方面,在这些领域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也在不断发生。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认为,河南正在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共享、共创、共赢,让弘扬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口号,更成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文许俊文摄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