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上的绿色银行

2018-08-06 13:49:04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河南好项目-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坡地上的绿色银行

  采桑镇大岭沟村种植杏树发展观光采摘产业

  【河南好项目-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坡地上的绿色银行

  五龙镇桑峪村山间坡地麦田成为一道景观 本栏照片均为曲海庆摄

  【河南好项目-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坡地上的绿色银行

  东岗镇农民在采摘花椒

  河南日报讯:昔日的林州,山多坡广,满眼看到的是土薄石厚、干旱贫瘠。如今的林州,山还是那山,坡还是那坡,看到的却是满目苍翠、绿意盎然。

  这些巨变,得益于林州市打开了思想解放的总开关,先后拿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因地制宜扶持坡地乡镇发展经济林、中药材、小杂粮及畜牧业等“坡地经济”,并将其作为产业创新、城乡统筹、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使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果园药田,催生了农业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富民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也日益凸显。

  坡地经济不仅改变了林州几十年的种植结构,而且开启了林州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盛夏,站在林州市东岗镇下燕科村的南坡上,漫山遍野的核桃树郁郁葱葱,树枝上犹如乒乓球大小的青皮核桃随风摇曳,长势喜人。而就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坡地。

  林州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坡、丘陵占86%,林地面积160万亩,素有“七山二岭一分田”之称。山坡土地贫瘠,粮食作物产量低,群众只能望山兴叹。

  2013年,林州市吹响了让“坡地”生金的号角,发展坡地经济,在“山坡”上做好增收大文章,让坡地变成了一座座“绿色银行”,也点燃了山区致富的希望。

  “坡地”也能生出“金蛋蛋”

  坡地,在久居大山的林州人看来,土壤贫瘠、水源缺乏,真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山区正常年份种植的小麦,亩产仅有五六百斤,遇到干旱灾年,甚至可能绝收,投入大、收益少,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种粮,不少岗坡地都撂了荒。

  “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不能非从石头缝里要粮吃。”5年前,林州提出了“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坡地经济”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坡地资源一直都在,我们只不过是将这些潜在的‘矿藏’挖掘了出来。”林州市委书记王军将发展坡地经济形象地比喻成“挖矿”。

  近年来,茶店镇政府将茶店8000余亩坡地集中流转,农户不仅每亩每年可获600多元的租金,还能被优先安排务工。

  思源观光农业植物园占地1000余亩,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皆是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农家的石磨坊、窑洞让游人流连忘返。

  “在农村有亲人、有土地,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茶店镇翟二井村支部书记王留根说,返乡投资这个项目,一是看好茶马古驿道菊花观光带的优势,二是想回报家乡,“外出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顾小和老,让父老乡亲不出村就能把钱赚,我就心满意足了。”

  坡地经济富了乡村,也绿了荒山,实现了生态发展、绿色优先。

  横水镇和石板岩镇因地制宜打造冬凌草茶和党参生产基地,带动保健品和药品深加工产业发展。

  东岗镇是核桃和花椒之乡,近年来该镇规划了经济林发展布局,发展核桃林坡地3.1万亩,花椒林坡地8000余亩,政府在全镇核桃林管理上实现了集中技术培训、中耕灌溉、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让坡地处处生“黄金”。

  林州市万宝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东岗镇万亩生态示范园,间种2000亩的优质核桃和500亩油用牡丹,加上间作的谷类、豆类、红薯等小杂粮,一亩地收益可达1万元以上,当地群众种植核桃等经济林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目前,东岗镇的坡地上已经栽下核桃林4万多亩,相当于储备了一个巨大的“绿色银行”。

  让山货打上印记走出深山

  环境优美的坡地,长出了没有任何污染、无添加剂、原生态的优质核桃、花椒、山楂、小米、菊花……如何让其走出大山,让消费者喜爱山里产出的优质“土特产”?

  林州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带动农户开展标准化农业生产,努力为群众铺筑一条“林业惠农、林业富农”的特色农林产业发展道路。

  该市先后成功申报东姚洪河小米、东岗核桃、东岗花椒、茶店太行菊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了东姚小米、太行菊、林州花椒等一系列农产品品牌,实现了产品升值。

  刘迷存的家乡北坡村和洪河村一带地处富钾区,盛产优质谷子。他在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成立了东姚洪河米业有限公司和宏鑫洪河小米专业合作社,“东姚洪河”商标还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他通过土地流转,与10多个村的2500户农户签订了谷子收购合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林州市先后培育壮大了4家省级龙头企业和30多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市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2亿元,辐射带动15万余户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一个规模巨大的绿色产业集群正伴随坡地经济茁壮成长。

  坡地风景融入全域旅游

  随着坡地经济发展,原本的荒山坡演变成了花果山、观光园。林州市10多个乡镇,已初步形成“一镇一品”“一品多片”的块状格局。特色农田风光,吸引不少生态游、体验游的游客。

  如今茶店镇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并创办企业生产、加工开发“太行菊”品牌茶叶系列产品,不仅绿化了山坡,还富裕了山民。茶店镇也被评为河南省首批最美宜居小镇,成为闻名遐迩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画乡村,每年到这里游览、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姚村镇引进薰衣草庄园,与红、绿、蓝三色旅游相映成趣,已成为不少新婚佳偶度过浪漫时光的首选,还带动了薰衣草化妆品产业。

  南部原康镇以牡丹种植带动了旅游生态园的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截至目前,林州市的“坡地经济”已初具规模。全市共种植中药材22.5万亩,核桃11.6万亩,优质小杂粮15万亩,其他经济林0.8万亩,新建扩建各类规模养殖场1200个,养殖户总数达到7196个,畜牧业产值达到31亿元。

  村民们的“摇钱树”“绿色银行”,也给太行山脚披上了一层彩色外衣,催生了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目前,林州全市“农家乐”数量已超过580家,年营业额达2.3亿元,带动1.5万人脱贫致富。(安阳观察记者 张遂旺 本报通讯员 刘俊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