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师”:倾心呵护特殊儿童成长

2018-09-10 14:54:55  来源:郑州日报  责编:赵滢溪

  今年小学招生季,郑州市内九区发布小学入学政策时,都提出要做好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做到“全覆盖、零拒绝”,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入学、健康成长。

  从2014年设立首批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到现在的市内九区随班就读“全覆盖、零拒绝”,随着郑州市积极探索融合教育路径,越来越多的老师从最初的不了解到主动学习参与,逐渐成为倾心呵护特殊儿童成长的“融合教师”。

  带着蜗牛去散步

  2013年,郑州市教育局第一次将自闭症儿童的入学工作纳入市区小学入学工作方案之中,提出自闭症儿童可以随班就读。

  2014年,市教育局要求各区设立融合教育试点学校。根据管城区教体局的部署安排,管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成为管城区第一所融合教育试点小学,成立了资源中心,配备了专职资源教师,开始接收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等残疾儿童入学。

  “五年来,学校共招收了21名特殊学生,其中自闭症儿童占到一半以上。”管城区第二实验小学资源教师时明告诉记者,特殊学生入校之后,安排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随班第一个月,资源教师会进班观察,并进行家访,尽快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第二步,对学生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表达和理解、行为习惯以及对学科的学习和理解等方面进行测评,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在资源中心的训练项目和学习课程。

  学校资源中心设有感觉统合游戏室、沙盘游戏室、学科补救室、多感官游戏室等功能室。除基本融合班级课程之外,资源教师在资源中心为特殊需要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在融合班级里,老师同样密切关注着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嘟嘟是一个患有轻度自闭症的男孩,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上课时会突然站起来报站牌。但是,他的机械记忆力特别好,背古诗课文又好又快,作业也交得特别及时。”开学之初,班主任闫舒组织了一次以“我们不一样”为主题的班会,让每一个学生找自己的缺点和闪光点,也帮助嘟嘟建立自信心。

  为持续推进融合教育,管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从2014年开始每年遴选一批融合教师,邀请专家教授开展专业培训,每周定期开展融合教研,帮助资源教师和融合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还对全体教师进行融合教育通识培训,让他们掌握处理行为问题的方法。目前,融合教师数量已经由最初的10余人增加至现在的60多人。

  “教育是门‘慢’艺术。”闫舒说,这就好比带着蜗牛去散步,需要以等待的姿态倾情投入。对于融合教育,更是如此。作为融合教师,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不一样”的孩子

  “俊俊刚入学时,对物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不乐意看老师,跟他沟通也不搭理,跟别人像是两条平行线。”初次接触自闭智障的俊俊时,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融合班级班主任王玮玮有点不知所措。

  在学校资源教师马春华帮助下,王玮玮主动找俊俊说话,细心观察他,一遍遍跟他沟通,并逐渐摸到了窍门。

  俊俊闹脾气时,会说:“俊俊要出去,不让俊俊出去,俊俊就躺地上,躺水里。”王玮玮一开始会顺着他,后来发现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下次他会变本加厉。王玮玮向资源教师请教后,得出要转移注意力的结论,此后,每当俊俊哭闹时,先平缓他的情绪,再耐心教导。

  “现在我们已经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他会主动跟我说话,来表达诉求和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走在校园里,俊俊还会主动跟熟识的老师打招呼,比起刚入学时,沟通能力提升了很多。”看着俊俊一点一滴的变化,王玮玮很是欣喜。

  班里有着“不一样”的孩子,其他学生最初也觉得怪异。在专家讲座和老师沟通讲解下,学生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自闭症”,都很乐意去关心和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

  “融合教育对于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来说都是件好事。”王玮玮认为,对特殊学生来说,他们学会跟同龄人相处、交流,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对普通孩子来说,跟特殊孩子相处,能教会他们直面差异、了解差异、尊重差异,培养感恩、自信、坚持的健康人格。

  植根于爱的教育

  一个新学期,金水区丰产路小学教师翟珊珊接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一群叽叽喳喳的六七岁孩子中间,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他坐在轮椅上,头微微低着,有点拘谨,又有点兴奋。

  翟珊珊了解到,明明因为脑瘫,肢体机能受到影响,说话语速慢,写字也很困难,下肢受到的影响更大,没办法自主行走。

  平日里,看着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欢快地跑来跑去,坐在轮椅上的明明常常显得落寞和无助。学习写字对于明明来说更是个难题,翟珊珊得手把手一遍又一遍地教。明明是个认真的孩子,越想写好每一个字头就趴得越低,几个字下来便是一头一脸的汗水。

  “明明很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只要不是病倒爬不起来,绝不会影响任何一节课。”翟珊珊说,这个班她一带就是六年。为方便照顾明明,他们的班级在一楼整整六年,明明的座位也始终在最靠近讲桌的第一排正中间。往前走一步老师能靠近他,转过身来老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

  “翟老师,感谢你六年来对明明的照顾,孩子喜欢咱们学校,也喜欢你,谢谢你。”拿到小学毕业证书那天,明明妈妈特意向翟珊珊致谢。

  “六年的小学时光,2000多个日子,批评他时看着他哭,表扬他时陪着他笑。我没有刻意把他当成一个残疾的孩子,而是像对其他学生一样严格要求他。”翟珊珊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种爱应当是对学生的尊重,关心与帮助。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这样的重任,爱就毫无保留,教定全力以赴。(记者 赵文静 实习生 赵涵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