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体育:栉风沐雨四十载

2018-09-20 09:25:47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豫见国际-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河南体育:栉风沐雨四十载

   奥运冠军朱婷(左)传承了中国女排精神。本报资料图片

【豫见国际-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河南体育:栉风沐雨四十载

  郑开马拉松云集海内外跑友。

【豫见国际-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河南体育:栉风沐雨四十载

   少林武术节是全世界武术爱好者的节日。

【豫见国际-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河南体育:栉风沐雨四十载

    俱乐部里学习跆拳道的少年。

【豫见国际-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河南体育:栉风沐雨四十载

     尹笑言(右)剑指东京奥运。新华社发

【豫见国际-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河南体育:栉风沐雨四十载

  中原大地全民健身蔚然大观。

  河南日报讯: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四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体育自然也不例外。河南省体育局局长李俊峰对此深有感触:“四十年改革开放历程,是中国体育,也是河南体育腾飞的历程。可以说,河南体育目前取得的成果,以及实现下一步体育强省和健康中原的建设目标,都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

  四十年栉风沐雨,河南体育有低谷、有奋斗、有崛起;四十年波澜壮阔,河南体育人始终伫立潮头,砥砺前行,用燃烧的激情,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华章——大批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摘金夺银、成绩优异;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蔚然大观;体育场馆设施星罗棋布,串起便民利民的“15分钟健身圈”;体育产业顺势而起,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福祉提供鼎力支持……让我们条分缕析,细说河南体育四十年沧桑巨变和新时代中的新征程。

  竞技体育

  奥运冠军含金量高全运会创历史最佳

  很多人都知道射击选手许海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而在此之前,打响中国体育重返国际舞台“第一枪”的,是河南射手苏之渤。1974年的德黑兰亚运会上,苏之渤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为中国夺得亚运会首金,为中国体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拉开了序幕。

  四十多年过去了,加上刚刚在雅加达亚运会上的收获,河南运动员斩获的亚运金牌已经达到了87枚,真可谓硕果累累。在世界体育的顶级赛场——奥运会的大舞台上,河南也堪称星光熠熠,一共产生过7位奥运冠军。他们分别是:邓亚萍,第25届、26届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女双冠军;刘国梁,第26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男双冠军;陈中,第27届、28届奥运会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冠军;贾占波,第28届奥运会男子步枪3×40项目冠军;孙甜甜,第28届奥运会网球女双冠军组合成员;李雪英,第30届奥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朱婷,第31届奥运会女排冠军。数量虽然不多,但含金量颇高,既有传承中国女排精神的朱婷,也有中国网球首位奥运冠军孙甜甜,还有乒坛传奇邓亚萍,几乎个个都是有国际影响的“重量级冠军”。

  而在最具代表性的国内赛场——全运会上,河南体育健儿的成绩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河南代表团仅收获5金4银3铜。但到了2017年的第十三届全运会,河南体育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河南省体育局局长李俊峰回忆:“赛前我们对参赛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巩固优势,深入挖潜,力争突破的战略思想。并确定了一批‘潜在优势项目’(即不具备绝对冠军实力),对潜优项目进行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并施行精细化管理。”最终,精心备战的河南军团在竞技体育项目和群众体育项目上共获得25金18银20铜,成为河南代表团出征全运会史上获取金牌最多的一届。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马宇峰介绍:“这次不仅奖牌丰收,河南体育健儿还凭借干干净净的比赛以及良好的道德风尚,以无一例违反赛风赛纪以及反兴奋剂规定的完美表现,荣获本届全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十年间,河南竞技体育的进步之大,堪称飞跃。

  全民健身

  体育赛事丰富多彩体育健身成为时尚

  1987年,美国《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报道了灵宝县第二届农民摩托车大赛,这项赛事不仅开了我省群众体育赛事的先河,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三十多年过去了,上世纪80年代的稀罕事,如今早已见怪不怪,每年众多的群众体育赛事,几乎让喜爱运动的人们挑花了眼。运动已不再只是锻炼方式,更是一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杨中军介绍,近年来,我省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上,实施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亮点、一村一项目的“四个一”精品工程,开展休闲体育、公园体育、家庭体育和节假日体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的群众需求,坚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六赛两节两活动”(六赛是焦作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乒动中原乒乓球大众公开赛、豫冠足球联赛,两节是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安阳航空文化旅游节,两活动是三山同登群众健身登山活动、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赛事,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加入全民健身的队伍。就拿已举办了10年的“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来说,该项赛事每年都吸引了全省30万农民参与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赛事供给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河南健身人群的扩大。据统计,到2017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达到3200万人,几乎占了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河南省体育局狠抓群众的“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全省设立县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4128个,体育俱乐部914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5.6万人,其中国家级1268人、一级8188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高于国家平均比例(1.5‰)。此外,已于今年4月陆续展开的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社会组赛事增加到了26个大项、102个小项,共吸引了全省1万多群众报名参加。

  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经过综合考评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今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6个示范引领单位之一,由省体育局李俊峰局长代表河南省作了典型发言。

  体育产业

  龙头带动产业起舞品牌赛事渐大渐强

  今年3月29日,邓亚萍回到河南,现身全省体育产业发展会议。作为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创始人,介绍基金在河南的项目运作情况,邓亚萍表示“想为家乡河南做点事”。

  投身体育产业的邓亚萍,又一次站在时代的潮头。党的十九大之后,发展体育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2015年7月,我省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44号),力促我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并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河南省体育局局长李俊峰表示,按照国家和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要求,河南省体育局积极推进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健身产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

  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炳奇介绍,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体育精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体育产业实体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郑州、焦作依托少林、太极两大武术优势资源,发展出了领跑全国的武术产业。据介绍,目前登封市有武术馆校68所,在校学员近12万人,是全球最大的武术教育培训基地,蕴含着50亿的产业规模。而且,伴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河南的“武术影响力”也持续增强,不仅省内有45万常年习武的青少年,河南省体育局还常年组织对外交流活动,目前已经在国外设立培训机构46个,与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瑞典、比利时、马来西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友好合作交流协议,每年来登封、温县习武的海外武术爱好者都超过2000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河南省体育局还将以少林武术、太极拳国际推广为重点,积极探索更多项目、更广领域、更新方式的国际交流平台,努力为河南“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与此同时,我省的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也精品迭出,以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三山同登等赛事活动为代表的“六赛两节两活动”,均已成为集赛事、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明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我省国家级体育产业精品项目达到7个,省级体育精品项目达到51个。

  体育用品制造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商丘梁园区等为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吸引了安踏、舒华等重量级企业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露锋芒。

  此外,2017年,我省体育彩票销量达到133.65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筹集公益金33.8亿元,为服务民生、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场馆建设

  场馆建设助力百城提质“15分钟健身圈”覆盖中原

  2002年,当投资4.59亿元人民币,占地970亩的河南省体育中心正式建成的那一刻起,它也取代了老旧的省体育馆,成为省会郑州新的体育坐标。继省体中心之后,焦作篮球城、洛阳市体育中心等一大批体育场馆在全省各地相继建成。目前,全省各类体育场地总数已达8.3万个,88%的省辖市、67%的县(市)建成或在建“两场三馆”(两场是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三馆是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70%,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3%,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健身场地需求。即将于2018年年底建成的郑州奥林匹克中心,将是201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会场,其总建筑面积为5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近8万人,规模更是全省体育场馆之最。

  另外,针对老旧城区体育设施扩建难的问题,河南省体育局抓住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精神文明创建等机遇,通过“六个身边”工程的建设,争取到2020年,协助各省辖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建成“两场三馆”,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全覆盖,并让乡镇、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能达到100%,同时根据各地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每年下拨补助经费4000余万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健身的期盼。(本报记者 黄晖 李悦 本报通讯员 李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邓放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