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代表”的梦想:让土地重新活起来

2018-09-21 11:30:06  来源:大河报  责编:赵滢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过量使用化肥的土壤植物根扎不深,而健康土地上的植物根须更加旺盛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得知这个消息,多年呼吁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土代表”党永富,很是欣喜。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多年专注土壤污染治理,发明几十项专利,在打响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变】从传统农业到化学农业,吃饱了肚子却伤害了土地

  1956年出生的张女士最近在郑州帮女儿带孩子,她总觉得现在超市里卖的西红柿、黄瓜、豆角等都不如以前的好吃了。“可能是农药和激素用得太多,让人都吃不出蔬菜本身的味道。”

  张女士从小在农村长大,在她的印象里,过去农村家里都有一个沤粪池。六七岁刚开始去上学时,她在回家路上就会捡一书包的树叶子,到家丢在粪池里,经过时间酝酿,这些都是上好的肥料。

  成年后,张女士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参加了高考。从此离开了农村,也很少再回到庄稼地里。“过去觉得很艰苦的日子,现在想想都是亲切感。”

  像张女士这样的50后60后,小时候都经历过吃不饱的日子。

  “当时我们国家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一亩地能打六七十斤麦子。”从事多年土壤污染治理研究的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种地也开始讲究产量,讲究机械化。如何提高产量?使用除草剂、化肥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党永富1966年生在周口农村,可以说是“饿大的一代”。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接触到除草剂的党永富,觉得很神奇,但同时他也多了个“心眼”:除草剂能把草除掉,是不是也对庄稼有影响?

  年轻的他在自家自留地里做起了实验,当起了“土专家”。通过实验发现,除草剂的确会造成减产,而更大的隐患在于,除草剂的土地残留,会造成次生灾害。

  从传统农业到化学农业,中国用了很短的时间,目前一亩地能打1000斤以上的粮食,吃的问题再不成问题。然而,吃饱肚子却伤害了土地。现代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打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生态链。

  在党永富的试验田里,记者看到了两份完全不一样的土壤长出的植物。过量使用化肥的土壤,板结就像千层饼,植物根只能横向长,扎不深。而健康的土像海绵,根直着往下长,根须更加旺盛。

  【钻研】从“土专家”到“土代表”,他眼里的土地会呼吸

  研究农药、化肥污染这些技术,都是烧钱的。党永富本是个农民,没很多经济来源,他把家里买的农机卖了,找亲朋好友借,一点点凑。

  早期,他也经历了还不起债,被当成骗子的窘况。但他知道,人不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所有这些成为他搞研究的动力,很多人开始叫他“土专家”。

  2005年,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和团队研制出了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这是一种土壤除草剂残留污染防治和降解除草剂残留技术,以不同微生物菌种发酵生产的降解酶或多功能氧化酶,联合作用于除草剂残留,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将除草剂残留降解成为二氧化碳、水及其他低毒或无毒物质,让土地重新恢复“自主呼吸”的功能。

  2008年这项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并开始在多地推广,累计救治因除草剂残留导致的“癌症田”2150多万亩,挽回农民经济损失300亿元。

  除草剂降解技术只是他多年研究的一部分,他研究的是农资次生灾害污染防治领域,其中还包括化肥减量等。现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除草剂降解、化肥减量两项技术被列入河南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核心技术。

  这期间,党永富也从乡人大代表、市乡人大、省乡人大一路当到全国人大代表。在各级人代会上他都带着感情,讲土地,讲治土,慢慢大家对他的称呼就从“土专家”变成了“土代表”。他觉得这个一语双关的称呼更适合自己,干脆将微信名字就改成“土代表党永富”。

  【关注】从“土十条”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让土地重新“活”起来

  党永富作为个体参与的一系列调研发出的一系列呼吁,是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一个侧影。

  2014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十条”,首次提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制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和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放射性等污染防治专项法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法律相对滞后。令党永富欣慰的是,就在不久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治理,从此有法可依。

  治土30载,党永富深知治土之难。

  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治理更是难题中的难题。土壤污染往往比较隐蔽,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产品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

  治土虽难,但党永富觉得治土有望。

  “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行动,由上而下打响了土壤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党永富说,从国内外实践看,土壤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壤污染防治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党永富希望,更多的农民行动起来,与他一道,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活”起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文 刘栋杰 崔超 摄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