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临颍县“四力驱动”助力脱贫攻坚

2018-10-13 17:16:3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2018年以来,漯河市临颍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严格按照中央和河南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以“三为主、一落实、两保障”为工作主线,重点做好体系建设、产业建设、精神建设、保障建设,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发展动力,“四力驱动”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工作执行力。临颍县成立政策落实、产业扶贫、资金管理等19个专项工作组,各个专项工作组均明确一名县委常委牵头,县四大班子成员全体参与,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省市县《三年行动计划》为总纲,出台了《临颍县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中保障救助性政策落实硬仗专项工作方案》等16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了牵总负责、常态推进、问题导向等工作机制,19个专项工作组分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省市督查反馈的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编印了《临颍县脱贫攻坚工作手册》,印发了《临颍县脱贫攻坚集中整改月活动方案》《临颍县脱贫攻坚集中整改月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县级干部带头,逐级明确整改任务。目前,省市反馈的问题,县级层面自查的120条问题、乡镇层面自查的890条问题和县直单位层面自查的21条问题,均已精准完成整改。

  进一步强化督导力量,在成立5个县级督查巡查组的基础上,高标准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任副组长的综合督查巡查组,带头深入乡镇和行业部门开展督查巡查工作。对各级督查巡查的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项督查巡查19次,形成《临颍县脱贫攻坚战督查专报》19期,印发《临颍县脱贫攻坚战工作简报》10期。

  优势产业带动,激发脱贫活力。“四彩”高效农业带动‘坚持“四个着力”,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发展红(小辣椒)、黄(烟叶)、白(大蒜)、绿(蔬菜、花卉苗木)“四彩”高效农业,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到种植园区打工等方式,破解传统农业收入低难题,实现增收脱贫。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依托休闲食品、装备制造、现代家具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产业扶贫带贫基地,强化帮扶基础。以县产业集聚区、现代家居园区两大园区为载体,外引内育、多点发力,引进培育壮大工业企业总数196个。目前,全县新培育产业扶贫带贫基地60余家,1632名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特色商业拉动。以黄龙特色商业区、颍川历史文化街区两个特色商业区为载体,创新“贫困户+”模式,探索“合作社+贫困户”“互联网+贫困户+订单+基地”“金融+贫困户”等模式促就业,全县入驻服务类企业116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55亿元,带动3085户贫困户户均收益1000元至3000元,已初步实现金融扶贫全覆盖。

  丰富精神扶贫,增强脱贫内生动力。该县注重思想教育和精神引导工作,丰富完善精神扶贫措施和活动,做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宣讲,结合农村实际,在全县大力开展“宣讲进村入户、助力脱贫攻坚”“我来唠唠十九大”等活动,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广泛开展精神扶贫百姓讲演。采取“文艺节目+理论宣讲”的形式,编排了《习总书记叫俺来扶贫》《扶贫路上好支书》《懒汉脱贫》等一批反映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精神面貌和生动实践的作品,在全县进行巡回演出,激励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信心。

  扎实开展富裕宜居、文明守法“双示范村”创建。把贫困村全部纳入“双示范村”创建对象,帮助贫困村在实现物质富裕、环境美化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法治等浸润到群众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并进、互促互惠。精准开展精神扶贫志愿服务。组建由160名精神扶贫志愿者参与的队伍,分组包户对全县各乡镇(街道)首批筛选的115户精神扶贫户开展志愿服务,实现全县精神扶贫全覆盖。针对有个性化精神帮扶需求的贫困群众,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对贫困户精准开展心理疏导、爱心帮扶等活动,疏导不良情绪,破除“等、靠、要”等思想。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精神扶贫帮扶活动280余次。同时,探索设立新时代传习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60余场,培训贫困群众1200多人次,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发展持续力。发挥村级组织优势,采取强村带、试点引、政策扶三项举措,着力推广“十种模式”,大力实施“十项举措”,全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有力。“十种模式”即:农工贸一体化集团发展模式;城中村集体改造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发展高效农业模式;通过“三违治理”、土地整治,增加耕地发展模式;“飞地经济”模式;通过村集体为群众搞服务实现增收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村民入股、集体入股,与涉农企业搞合作增收模式;把土地征收补偿款入股城投公司增收的发展模式;收储村庄集体建设用地,用活村庄资源的发展模式;通过清理整顿村管田增收的发展模式。“十项举措”即:实施“头雁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经济头脑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设立专项基金,着力解决村级发展启动资金不足问题;整合政策资金,实行项目化运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试点资金,支持培育一批新强村;建设创业园区,由县国有投资平台投资,在皇帝庙乡、固厢乡建设2个集体经济创业孵化园区;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开展清产核资,理清村级集体资产现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为集体经济提供发展依据和经验;强化科技服务,成立“科技人才服务团”,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村企共建,“一企带一村”结对共建发展。通过“十种模式”和“十项举措”,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务工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村集体无经济基础参与扶贫的问题,为长期互助帮扶提供了有效支持。(文 张晓 王九思)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