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从“软约束”到“硬杠杠”

2018-10-25 10:35:12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上世纪70年代,周口项城组织人员治理沙河,清淤疏通河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水务中心职工在检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驻马店市区某道路上,一辆大型抑尘车不间断喷洒作业,抑制尘土飞扬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美丽的沙澧河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近年来,漯河市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稳步发展。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中,我省不忘污染防治,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近年来,河南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优美生态环境,越来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成为全省必须打赢的硬仗。

  环保与改革开放同步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环保不是太重视,那时污染强度也没那么大,环境还有容量,大家普遍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原来负责《河南环保志》编写工作的退休老人潘鸣钟讲述道,我国的环保事业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那一年,河南省成立了省人民政府“三废”治理办公室。197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出台,同年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1983年,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下设环保局,主要工作是对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进行综合治理。1986年机构改革,省政府把环保局从正处级升格为副厅级,公开选聘局长、副局长。1994年11月,在省政府机构改革中,省环保局升格成为省政府正厅级直属单位。2009年,省环保局升格为省环保厅,正式成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环保机构的不断升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和政府在不断深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出现,我省污染防治也由此展开。

  1978年到1988年,我省处于乡镇企业起步阶段和工业企业恢复起飞阶段,当时整体环境质量保持较好。1988年到1998年,部分地区忽视环境成本招商引资,污染问题开始凸显。

  因投资小见效快,一大批“十五小”企业蜂拥而上,小型皮革厂、造纸厂、皮毛厂、淀粉厂、食品加工厂、药厂上马,因当时的工艺水平低,污染大,生产废水直排造成河流严重污染。

  一位环保工作者回忆他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见到的情景:“长达十几公里不间断的一层白沫,常年漂在河上。”水污染防治成为当时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当时国家提出“九七达标”治理淮河,要求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1996年我省对淮河流域2800家“十五小”企业实施了关闭,1997年省辖淮河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566家工业企业完成“九七达标”任务。1998年以来,河南省开展水污染治理环保“零点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2000年基本实现了“一控双达标”,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水环境有所改善。

  当年我省是造纸工业大省,造纸废水治理水平低,造成地表水多条河流污染严重。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通过关、停、并、转和深度治理,解决造纸工业对地表水的污染问题。到2005年年底前全省完成造纸工业调整,污染的河流逐步变清。

  随着城镇化加快,激增的生活污水对河流污染问题凸显。2003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07年全省县县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2007年11月底该目标如期完成,为河南水环境改善和完成总量减排指标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省县级以上城市完成了第二座、第三座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乡镇也逐步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截至2017年年底,我省县级以上正式投入运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达212座,每日处理1045.75万吨污水,全省地表水环境有了根本好转,稳定达标。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问题开始显现。

  治污进入攻坚期关键期

  2008年开始,我省针对煤电机组、耐火材料、水泥、砖窑、电解铝等污染严重行业,持续开展了环境综合防治。关闭淘汰了一大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生产线,实施耐材炉窑改造、淘汰所有水泥立窑生产线510条、淘汰电解铝自培槽、燃煤电厂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008年到2018年,为实现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河南,我省污染防治进入了攻坚期、关键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理念、环保工作思路发生深刻变化,把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干部考核体系并占有重要分值。尽快解决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污染防治从“软约束”变为“硬杠杠”。

  2016年,我省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年,从最受关注的治霾着手,源头抓起实施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六控”,解决工地扬尘、燃煤锅炉、工业排放、黄标车、劣质油、秸秆焚烧等污染问题,开展不同领域的专项治理,全省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2017年,我省在继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开打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三治本三治标”,大力推进集中供热供暖工程建设,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实施燃煤“双替代”,严格落实扬尘污染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管控、监测监控体系建设。

  2018年,紧盯突出问题,我省集中开展重型柴油车整治、工业治理项目、集中供热项目建设、餐饮油烟治理等多个专项行动。全省范围油品提前实现国Ⅵ标准,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试点取得突破。

  为筑牢污染防治工作基础,我省实施了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月度生态补偿、有奖举报、环保督察等一系列制度、举措,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夯实各级政府攻坚责任。

  三年来,我省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突破——大气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和扭转,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净土行动顺利推进。

  “通过提升环境准入门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省环保宣教中心主任焦万益认为,攻坚战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③4

  亲历者说

  郑州市环保志愿者王鹏:

  蓝天白云需要你我参与

  2015年1月13日开始,郑州市环保志愿者王鹏每天拍摄一张以中原福塔为背景的郑州天空照片。三年来,这个名为“郑州空气一目了然”的环保公益项目已发展为5个拍摄地标(即二七塔、福塔、千玺塔、郑东新区CBD、紫荆山公园),直观地展示郑州空气质量状况。项目志愿者也从王鹏一个人发展至5个拍摄单位20多人,环保公益行动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我们的目的就是引发公众对于蓝天白云好空气的强烈关注,不断推动政府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遏制空气质量恶化势头。”王鹏说,志愿者拍摄的三年组图侧面显示,空气质量在逐渐改善变好。

  王鹏认为,实现蓝天白云常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污染防治是个大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政府的事,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才能更快更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实践者说

  省环保联合会会长王争亚:

  形成协同共治大格局

  “我觉得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的观点越来越没有市场,我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向好的方面发展。”省环保联合会会长王争亚深有感触地说。他概括了环境保护的十大变化。

  一是全社会生态文明的认识理念明显增强。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明显加强。在现在的党委政府工作序列里,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成为紧要的事情。三是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法规制度建设加速推进。四是政府各个部门协同抓环保的局面已经形成。五是在改革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六是环境保护执法执纪力度空前加大。七是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监测手段日益现代化,更加先进、更加高效。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九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持续改善。十是环保系统自身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正在不断加强。③4

  2016年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着力治霾

  ◎实施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六控”

  2017年开打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力推进集中供热供暖工程建设

  ◎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

  ◎实施燃煤“双替代”

  2018年开展多个专项行动

  ◎重型柴油车整治

  ◎工业治理项目

  ◎集中供热项目建设

  ◎餐饮油烟治理

  河南环保大事记

  1978年 河南省成立了省人民政府“三废”治理办公室。

  1983年 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下设环境保护局。

  1998年 河南省开始开展水污染治理环保“零点行动”。

  2007年 伊川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标志着我省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目标完成。

  2016年 7月4日,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议在郑州召开。

  2017年 6月9日,河南省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2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2018年 5月28日,河南省迎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举行。9月9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郑州召开。(文/记者 赵力文 图/资料图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