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航空母舰”正崛起

2018-11-28 10:50:02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豫见国际-图片】尼龙“航空母舰”正崛起

平顶山把建设中国尼龙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规划到2020年,总产能规模达到1000亿元;2035年,实现总产值4000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

【豫见国际-图片】尼龙“航空母舰”正崛起

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的双30万吨己二酸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豫见国际-图片】尼龙“航空母舰”正崛起

帘子布发展公司尼龙66工业丝生产线

【豫见国际-图片】尼龙“航空母舰”正崛起

世界产能最大的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生产基地

  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引进该市最大单体投资工业项目——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聚合-纺丝一体化项目,这是全产业链打造尼龙产业“航空母舰”关键一环,建成后可实现总产值400亿元,成为平煤神马集团的新增长极;

  与全球己内酰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比利时道默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建设年产10万吨尼龙6工程塑料聚合-改性一体化项目;

  与国内尼龙行业五大龙头中的庆联集团、恒申集团分别签订1.5亿米高档锦纶面料项目、10万吨尼龙6民用丝项目……

  这是“中国尼龙城”如火如荼兴建的缩影,也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实现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打通从煤炭到工程塑料、化纤服装的产业链条,把尼龙产业作为产业转型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中国尼龙城,建设国际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

  布好棋盘——发挥优势引领产业转型

  日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辽宁银珠化纺集团签订协议,总投资7.3亿元,建设平顶山市首个尼龙特种纤维军民融合项目——4万吨尼龙66民用长丝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尼龙新材料下游产业集聚发展、迈向新高端奠定坚实的基础。

  11月27日,记者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看到,尼龙66盐液在经过聚合、纺丝、卷绕、捻线、织造、浸胶等工艺,变成一根根尼龙66细旦工业丝,最终成为一卷卷高性能浸胶帘子布。

  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降落伞的原材料,到苏30战机轮胎的骨架材料,再到世界轮胎巨头米其林等公司生产高档轮胎的首选产品,荣膺河南省出口名牌的神马牌尼龙66工业丝等产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经问世,便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享誉世界。目前,产品行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与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贸易关系。

  作为中国尼龙化纤行业的起源地之一,平顶山尼龙产业的始创者为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第一批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于1981年建成投产。经过30多年的市场磨砺,它从单一的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产品,发展形成以尼龙66盐和尼龙66盐中间产品、工程望料、工业丝(帘子布)、BCF地毯丝、安全气囊丝等为主导产品的多元产品结构。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平顶山抢抓产业转移和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尼龙新材料作为支撑转型发展的龙头支柱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构建起从原煤到焦炉煤气、苯,再到尼龙66及尼龙6系列的产业链,实现传统产业链拓展延伸、聚变增值,新兴产业的动能集聚、蓬勃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引领。2016年9月,平顶山市九次党代会作出建设中国尼龙城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打造国际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叶县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两翼,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尼龙城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PC及氯碱工业园区、科教园区四大板块。其中在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发展己二酸、己内酰胺、切片等上游原材料产业,在高新区发展织造、注塑等下游深加工产业和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在叶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聚碳酸酯(PC)产业;在叶县和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之间发展聚氨酯产业。

  “目前,尼龙新材料被河南省规划为十大新兴产业,是全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平煤神马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到2020年,全市尼龙产业总产能规模达到1000亿元;2035年,上游原料产能达到300万吨,形成全球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尼龙化工产业链条,总产值达4000亿元,实现平顶山由“中原煤仓”向中国尼龙城的转变。

  落好棋子——四大战略打造尼龙旗舰

  一条1.5公里长的管道将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两家企业联系起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公司生产的己内酰胺顺其而下,成为平顶山三梭尼龙发展有限公司7万吨/年尼龙6切片项目的原材料。

  “这样,省去了尼龙科技公司把己内酰胺产品拉到福建、浙江销售的环节,每吨可节约成本至少300元。不久的将来,该公司的产品还将直接供给正在筹建的、相距500米的河南锦纶科技公司10万吨/年锦纶6民用丝项目使用。”中国尼龙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范新川告诉记者。

  尼龙产业主导产品包括尼龙66和尼龙6。在近40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66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尼龙6产业一直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如何实现尼龙产业做大做优做强,领先国内,走向世界?作为平顶山市乃至全国尼龙产业的核心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大力实施“大尼龙、全产业链、技术领先、国际化”四大战略,延链补链强链、壮大产业集群、做强产业基地。

  该集团着力构建尼龙66和尼龙6协同发展的大尼龙产业格局,扩大上游原料产能,快速形成60万吨尼龙66聚合物、100万吨己内酰胺、60万吨己二酸生产能力,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为下游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

  依托现有尼龙66原料(己二酸)和尼龙6原料(己内酰胺)优势,以专业化的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为载体,进行产业孵化和招商引资,在上游重点发展己二酸、己内酰胺和尼龙66、尼龙6切片,中游重点发展尼龙纤维、改性塑料、聚氨酯及制品,下游重点发展高档民用锦纶服装、汽车工程塑料配件、极端环境材料等高端产品,重点构建以尼龙高端服装面料全产业链为主体的尼龙纤维及制品产业集群、以汽车和电子电气配件为主体的尼龙改性塑料及注塑加工产业集群、以TPU注塑和超纤革为主体的聚氨酯产业集群。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还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在上海交大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功能性纤维及制品”“工程塑料及制品”“聚氨酯及制品”三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高端化、技术高端化、合作伙伴高端化”。

  此外,围绕打造全球化的尼龙产业基地的定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坚持走国际化战略路线,在项目建设、技术研发、产品销售、资本运作等方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机制与国际接轨,发展与世界同步,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合作。

  四大战略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尼龙城已引入省级重点项目24个,其中建成投产5万吨浸胶帘子布、4万吨尼龙66工程塑料切片、3万吨改性尼龙等9个项目,总投资67.8亿元,总产值238.6亿元,就业2万人。与此同时,20万吨聚氨酯项目、4万吨尼龙66差异化工业丝项目、8000吨尼龙粘扣等15个在建拟建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总投资约280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610亿元,可新增就业人数11000余人,为实现尼龙新材料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量变到质变,形成蓬勃发展的尼龙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做活取胜——政企合作增强发展动能

  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公司,一边是高效运行的2016年年底建成的一期年产10万吨己内酰胺、15万吨精己二酸装置,一边是加紧建设的二期20万吨己内酰胺、15万吨环己酮项目。

  不曾想,一期工程从土建施工到开始联动试车,该公司用了不足18个月,就配套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氨肟化反应釜装置,一投产就稳定盈利。

  “这是市委、市政府不断营造良好行政服务环境、硬件设施环境、产业配套环境、投融资环境、要素环境、生活服务环境的结果。”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本斌说,投资近30亿的二期工程曾因为资金缺口较大无法如期施工。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协调工商银行平顶山分行,利用设立的50亿元产业引导资金,投贷联动,解决了我们7亿元项目本金以及后续的资金需求。

  在建设中国尼龙城的实践中,平顶山市政府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深度合作,研究出台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共建中国尼龙城招商引资办法(试行)》。双方均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各自的中国尼龙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政企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实行日报告工作制度,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市县共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增强发展动能。

  此外,对于入驻企业,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以优惠或租赁方式提供土地、厂房等基础设施,减少企业非生产性投资;通过银行授信、退城进园奖励、国家产业基金等方式,解决化工项目建设的大量资金需求;统一进行人员招募和培训,为入园企业提供稳定高素质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完善园区水电热气配套设施,开通园区铁运、水运通道,为企业的外地职工提供住宿、食堂、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蓝图绘就未来,实干铸就辉煌。一座尼龙“航空母舰”正崛起于鹰城大地:今年前10个月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亿元。拥有各类尼龙产品产能约170万吨,进入全球尼龙产业第一方阵;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尼龙66盐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龙66切片产能亚洲第一。

  尼龙城,是中国的尼龙城,也将是世界的尼龙城。(记者 张建新 张宏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