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传承与接力—来自林州红旗渠畔的蹲点报告

2019-07-16 11:24:36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刘征宇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精神的传承与接力—来自林州红旗渠畔的蹲点报告

林州市龙湖全景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精神的传承与接力—来自林州红旗渠畔的蹲点报告

发展坡地经济,林州市河顺镇官庄村村民收获太行金菊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精神的传承与接力—来自林州红旗渠畔的蹲点报告

林州黄华河公园一景

【河南在线-文字列表】【移动端-文字列表】精神的传承与接力—来自林州红旗渠畔的蹲点报告

林州市红旗渠大道两侧绿意盎然(图片均为河南日报资料图)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红旗渠畔蹲点采访,用心感悟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接力,用功讲述红旗渠儿女艰苦奋斗、接力奋斗的动人故事,唱响祖国70年昂扬奋进的时代赞歌。

  七月的南太行,青绿如诗。缠绕在半山腰的红旗渠水,清冽悠然。

  60多年前,为了一渠清水,林州(原林县)十万大军苦战太行近10年,将一条“人工天河”镌刻在太行之巅,由此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半个世纪来,秉持这种精神,林州十万大军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一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书写传奇。如今,一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新林州,正舒展在太行山下红旗渠畔,恰似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第9名

  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在河南106个县(市)中位列第9;河南5县(市)荣登中国“幸福百县榜”,林州位列其中;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排行榜,林州市民生幸福指数最高。

  20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林州市全年共接待游客85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8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33元。

  A

  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一种基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清水难留人。

  上世纪60年代,地处三省交界、太行腹地的林州,石厚土薄,水源奇缺。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县委书记杨贵带领群众一头扎进茫茫太行,生生从太行山的悬崖边“抠”出一条千里长渠。

  十年间,数十万林州人,不分白昼,挑灯夜战,流汗、流泪、流血,乃至献出生命。伴随着渠成水至,林州人身上这种特有的精神,融入血液,渗入骨髓,扎根心底。

  如今,这种红色血液已经从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渠一代”身上,流淌到“渠二代”“渠三代”体内,正焕发出无穷的能量和活力。

  今年43岁的关苏红,外表柔美,内心刚强,是典型的“渠二代”。

  早年丈夫外出搞建筑,她独自推着小车在红旗渠畔卖凉皮,起早贪黑,日子过得很苦。

  2013年,村里鼓励开办“农家乐”,她把丈夫喊回来合计。丈夫说:那会很累!她反问:再累还能赶过修咱门前的红旗渠?

  咬咬牙说干就干。开店过程中吃的苦作的难,她不愿提,抹抹眼泪说那就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20多种杂粮熬出的粥,汤黏味香,成为一绝,食客赞誉,口口相传,生意日渐红火。今天,“林州一号院”已成为红旗渠畔农家乐中最响的牌子。

  无独有偶。与“林州一号院”一渠之隔,有个“老平农家院”。老平是个女子,名叫程瑞平,祖辈父辈都修过红旗渠,祖母更是当年有名的“铁姑娘”,受长辈影响,程瑞平从小养成风风火火敢想敢干的性格。

  看准了红旗渠旅游的前景,程瑞平把城里的修车店一关,和村里两姐妹每人凑了3万元,也搞起了“农家院”。起初人手少,三个女人自己买菜、做饭、扛煤气罐、端盘子、倒垃圾,比男人还能干。大干苦干一年,饭店收益9万元。次年,两个姐妹拿着每人分到的3万元,欢欢喜喜各自开了个“农家乐”。时下,“老平农家院”客房多,规模大,从业妇女20多人,省里授牌“巧媳妇”创业基地。

  走访“农家院”,大家都说很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魏家庄党支部书记李明生,他们说,是李明生把他们带上了创业路。

  李明生3岁跟父亲到红旗渠工地上帮厨,高中毕业怀揣30元钱闯东北,拉队伍、干工程,干出几百万身家。可就在事业发展正好时,他却转头回了村。

  “放着百万元的项目不要,回来图个啥?”妻子气不过。那时魏家庄垃圾遍地,红旗渠边杂草丛生,是林州市出名的穷村。

  “不图啥,自己富了,不想让老百姓还穷。”李明生答。

  经过筛选考察,李明生选中“农家乐”,从此他就像着了魔似的把全部精力耗在了这个项目上。外出取经,回村培训,筹措资金,改造民宿,营造环境……如今,魏家庄红旗渠两边,“农家乐”已达22家,家家游客盈门。每当夜幕降临,红旗渠畔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成为太行山夜晚最热闹的去处。

  李明生说,当年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共产党人体现了责任和担当,今天群众脱贫致富,同样需要共产党人担当使命。没有责任和担当,要我们党员干部干啥?

  在林州采访的日子里,我们遇到许多像关苏红、程瑞平这样执着、坚韧的普通群众,他们一直相信,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同时,我们也遇到许多像李明生这样有担当、责任心强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都坚信,只要党员干部领着干,群众的好日子就能连成片。

  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B

  精神,薪火相传,续写为民答卷

  岁月可以风化坚硬的太行山石,唯有精神不会随风而去。

  走进林州市委大院,左侧配楼楼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个大字熠熠生辉,格外醒目。

  这是今年4月在市委书记王宝玉建议下制作的。

  十六个大字,就像座右铭一样,时刻提醒在这里工作的人们,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的“传家宝”,是林州发展的动力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不能丢!

  手捧“传家宝”,他们干出了一个让人骄傲的林州: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在河南106个县(市)中位列第9;河南5县(市)荣登中国“幸福百县榜”,林州位列其中;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排行榜,林州市民生幸福指数最高。

  “这些成绩,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林州人民一道,在红旗渠精神指引下接续奋斗的结果。”王宝玉说,精神需要理想信念来支撑,当年林州人修建红旗渠的朴素理想,就是引来漳河水,过上好日子。

  上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形象地告诉全县人民,红旗渠修成后,林县将是“渠道网山头,清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树沟……”

  蓝图,如诗如画。正是在这一美好愿景召唤下,林州十万开山者,义无反顾,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一面精神之旗插到太行山上。

  渠成了,水来了,生存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怎么办?

  理想之火一旦被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林州人有了更高的追求:温饱、富裕、和谐、绿色……

  从此,林州开启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持续接力。

  ——林州的十万建筑大军,由散兵游勇到有序流动,再到成建制出击,触角遍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产业由劳务副业到全县经济支柱产业。

  ——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林州人不畏山高沟深,寒来暑往,架桥修路,高速公路东连安阳西达山西长治,晋豫鲁铁路通道横贯东西,交通末梢一跃而为三省通衢。

  ——林州提出“坡地经济”概念,扶持乡镇发展经济林、中药材、小杂粮等林果业。昔日的乱石坡,如今成了花香四溢、果林遍野的“花果山”。

  ——林州人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的“红旗渠工程”,新修渠东路、渠畔路,带动沿线止方村、庙荒村等众多山村变景区,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林州样板”。

  从90年代“全面振兴、实现小康”,到“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再到现在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林州的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为民初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一往无前的拼搏状态,努力奔跑的奋斗姿态,书写了林州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传奇。

  C

  精神,凝聚力量,引领跨越发展

  昔日,红旗渠因水而起,林州人为水而战。

  如今,红旗渠清水长流,林州市湖水相依。

  盛夏时节,林州市区绿树成荫,水丰湖满。满城的廊道、绿道,纵横交织,将城区东西太行山的绿色连成一片;东有龙湖水域,南有桃园河湿地,水系联网成片,“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美景由梦想照进现实,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林州人来说,如同懒阳打在脸上般幸福。怎一个“美”字了得。

  如今的林州,不仅美而且富。

  数据显示,2018年林州市全年共接待游客85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8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33元。更有数据显示,全省158个县(市、区)中,县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林州市最高。

  美而富,不仅体现在生态发展和具体数字上,更体现在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上。

  今年4月,安阳市召开全市重点工作突出贡献表彰会,表彰涵盖环境污染防治、脱贫攻坚、转型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国土绿化、乡村振兴六个方面,每项表彰名额仅限三个,由于评定标准严格,全市9个县市区,有的县一个奖项也没拿到,然而林州市一家就囊括六项奖项中的五个第一,一个第二。

  荣誉,并没有让林州迷失陶醉。他们还有更高的目标。

  “林州人干工作,喜欢把自己放到全国去比。”王宝玉说,林州人身上都有一种“红旗渠”脾气,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归结起来有三个特点:干得苦,看得远,想得大。

  在林州采访,我们听到不少故事。这是一个“永争先进”的故事。

  林州的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一家设在县域的国家级开发区。这里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优良,聚集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比,林州名列第三。前不久,安阳市委书记来调研,问排名还能否前移。这里的负责人说:“郑州我们一时难以超越,其他的我们不怕,明年争取第二。”

  “表态不能吹牛。”安阳市委书记提醒。“超不过拿我是问。”保证掷地有声。“好,明年我再来。”未来令人期待。

  还有一个“跨界转型”的故事。

  林州凤宝集团在大多数钢铁企业还在生产黑粗笨钢铁时,已经着手开发下游高附加值新产品——无缝钢管,当钢铁企业醒悟后开始调结构延链条时,它已将链条延伸到附加值更高的车桥总成,当钢铁企业都开始转型时,它一个箭步从钢铁企业跨界迈向高新产业——电子玻纤项目。如今,电子布设备、技术均为世界一流,产品各项指标均领先同行。用企业董事长李广元的话说就是:“我们不做便罢,要做就要做世界上同行业最好的。”

  林州人生性硬,脾气倔。这种性格在小推车上都有体现。当年修建红旗渠时,小推车是主要运输工具,大伙歇脚时,后来的总喜欢把车放到前面才停下来,为的是再推时能够往前赶。后来《推车歌》成为林州的市歌,歌词里有:“山里人生性倔呀,后边来的要往前面放呀……”

  到底是太行山成就了林州人的脾气,还是林州人的脾气呼应了太行山?怎么都分不清,但令人真切感受到的是,林州的发展变化确实日新月异。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林州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红旗渠至真至宝,蕴蓄着林州人的思想精魂。我们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重整行装再出发,确保脱贫攻坚、环境质量、民生保障三大提升,让红旗渠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再次闪耀,让红旗渠故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次出彩。”王宝玉凝练出了林州的“答题思路”。(安阳观察记者 张龙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