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源:打造黄河文化济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示范区
河南日报  2020-05-28 09:42:55

  原标题:打造黄河文化济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示范区

  黄河济源段虽然只有58公里,却集中了两个著名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和西霞院水库,成为整个黄河上的“咽喉”地段。

  如何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使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5月26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战伟在接受采访时说:“以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基础互联、文化传承为突破口,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力争把济源打造成生态保护的示范区、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黄河文化济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示范区。”

  围绕这一理念和思路,济源在积极行动。

  坚持规划引领,筑牢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础底线。构筑“一核两带多点”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全域一体发展;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实施了一批有利于济源长远发展的项目。

  坚持生态优先,优化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围绕黄河生态保护,累计投入18.3亿元,推进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和小浪底北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着力构筑沿黄生态屏障;实施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等“四大行动”,进一步涵养水源,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5.06%;狠抓小流域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5平方公里,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市。

  坚持产业转型,构建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集中打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实施了中国白银城等项目,打造关键零部件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着力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坚持城市提质,发挥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合效应。抓住小浪底北岸灌区通水的机遇,引水入城,打造水系,带动济东区域开发。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谋划推进了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济洛城际铁路、郑银高铁过境济源、沿黄高速公路等项目,推动济源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省和全国发展的大格局。

  坚持文化传承,凝聚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立足打造黄河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一方面,加强对王屋山道文化的挖掘,提速创建王屋山国家5A级景区,加强对济水文化的抢救性保护和弘扬,积极将济水之源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河济文明展示园;另一方面,以愚公移山精神为魂,扎实做好愚公移山神话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唱响济源声音。

  坚持体制创新,激发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和便民事项全覆盖;加快建设济源海关,积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济源兴业。

  张战伟表示,下一步,济源将在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高质量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精心谋划,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河南日报 记者成利军)

责编:石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