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泥腿子”专家岳长平:扎根农村 心情舒畅
2020-12-05 19:19:2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万庆丽责编: 胡晓萌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仝瑞勤):“没别的,我就是喜欢,喜欢看花木早开花,开香花,挂好果,出好粮,这个科研工作好玩得很。”12月2日下午,2020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许昌市鄢陵县林业科研所,跟着科研所所长岳长平深入田间地头,看小麦杂交,腊梅初开,探寻“土专家”如何从一名没有文凭的“泥腿子”一步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中原大工匠。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泥腿子”专家岳长平:扎根农村 心情舒畅

许昌市鄢陵县林业科研所所长岳长平查看杂交小麦生长情况 摄影 王威

  岳长平今年56岁,是鄢陵县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原技能大奖”获得者。40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研究推广,创造“一刀法”嫁接技术、创造“一握法”嫁接苗管理技术;主持或参加培育“嫣红菊花桃”“嫣红早花桃”等植物新品种、良种14个,发明苗木嫁接管理方法、蜡梅嫩枝嫁接方法等专利4项;主持国家、省、市林业重点科技项目16个,建设科技示范园2000亩,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36个,每年出圃各种小杂果苗500万棵;多次受邀参加市县科技下乡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人员2.5万人次。

  花都鄢陵,苗木种植历史悠久。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岳长平高中毕业就在家里研究林业育苗。他的母亲问他:“你看书有用吗?”“我用实际行动证明,有用,有大用。1982年开始,我从事嫁接育苗等果树栽培工作,几年坚持下来,掌握了一些果树育苗栽培技术,还撰写了多篇论文。边搞育苗边撰写论文是我一开始就坚持的习惯。”岳长平介绍说,起初,他只是简单论述某一种果树的育苗、嫁接等栽培技术,后来积累的经验多了,就开始正儿八经撰写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每一篇论文都有论点、论据和严谨的论证过程及结论。1988年,他撰写的论文《柿树劈接技术》第一次在《河南林业》刊发,在果树育苗栽培界引起了轰动。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泥腿子”专家岳长平:扎根农村 心情舒畅

岳长平在观察小麦细胞 摄影 万庆丽

  1990年,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左清源到鄢陵指导桃树栽培技术,岳长平就主动给他打下手。左清源听说他就是那个爱写论文的小伙子,并且看他学习用心且勤快,就有意向他传授桃树杂交育种方法。左清源用心教,岳长平平刻苦学,把取花粉、取雄需要的步骤、方法、技巧和时机熟记于心,逐步掌握了桃树杂交育种技术。随着技能的不断提升,岳长平又先后学习掌握了多种果树杂交育种技术,连续在全国和省级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林业专家、果树栽培技术能手。

  经过两年脱产学习,1997年,岳长平返乡竞聘上鄢陵县林科所所长。上任之初,林科所的状况让人有点儿心凉:围墙倒塌,职工宿舍破烂不堪,各自为战的职工别说出科研成果,就连糊口都成了问题。

  虽是个烂摊子,但岳长平认为林科所技术和人才基本没有流失,等于财富还在。经过认真调研论证,他把科研重点放在樱桃和柿子上,经过长时间研究和实验培育种植,研究出了“樱桃快速繁育壮苗”新技术,采用插根育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樱桃繁育效率。该技术在河南省内外推广后,樱桃增收效果明显,得到不少专家和科研单位的好评。

  林科所是培育果树品种的一方沃土,也是岳长平进一步提升技能、施展才能的舞台。他在这里洒下汗水,结出硕果,收获希望,其中就包括柿树新品种“黄金方柿”。“黄金方柿”用本地牛心柿与日本甜柿杂交培育所得,是岳长平多年心血的结晶。他还指导科研人员进行更深入研究,经过进一步去劣选优,使之成为集体科研成果。2001年11月,这项研究荣获“第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仅这一项成果为林科所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泥腿子”专家岳长平:扎根农村 心情舒畅

小麦品种展示 摄影 万庆丽

  站在初冬的小麦实验田里,指着四棵特殊的小麦苗,岳长平颇有感触地说:“可别小看这四棵麦苗,这是上次研究留种成功的一个杂交品种仅存的硕果了。”据介绍,在这块不大的十来亩的实验田里,共孕育了3000多个品种的杂交小麦。2019年,许昌地区小麦平均亩产为1000斤,而岳长平试种的最好品类亩产为1600斤。

  “扛起粮食安全重任任重道远,我们农业研究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岳长平说,“我的目标就是生产出又优质、又健康、又好吃的粮食。这让大家有饭吃,让农民有钱挣,这样我就心情舒畅,过得得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