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彦惠的“玉米强国梦”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12-21 20:17:18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邓高靖):品种是农业生产的芯片,种质资源是培育品种的源头。12月20日下午,2021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河南农业大学,倾听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玉米育种专家陈彦惠讲述他的“玉米强国梦”。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彦惠:心中有个“玉米强国梦”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1221150827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玉米育种专家陈彦惠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 摄影 王威

  据悉,陈彦惠作为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原学者、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学术带头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河南省玉米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曾荣获“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20世纪70年代,陈彦惠在农村,曾看到生产队引进的新品种小麦因栽培不良而大面积冻死,认识到了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看到孩子们吃着红薯窝窝头、喝着红薯面汤时,我感到特别地难受。从那时起,我就希望自己未来能培育作物新品种。”陈彦惠介绍说。

  80年代恢复高考后,陈彦惠考入河南农业大学。1982年毕业后,他在中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吴绍骙门下攻读硕士学位,开始了玉米遗传育种的研究生涯。“在教授指引下,我走上了玉米遗传育种的科研道路,并且逐步有了一个以培育玉米新品种为目标的‘玉米强国梦’。”陈彦惠说。

  据陈彦惠介绍,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源头上存在先天不足,玉米遗传变异优异资源有限。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异玉米新种质、玉米育种方法单一等多个难点困境严重制约我国玉米的生产发展。

  1990年,陈彦惠课题组制定了创造出适应我国玉米育种的核心种质、建立我国玉米杂交品种优势利用新模式的目标。经过31年南繁北育、50多个生长季节持续不断研究,陈彦惠课题组获得了重要进展:培育了聚合国外两大种质特点的高产优质种质——豫综5号,培育了聚合中国两大地方种质特色的抗逆广适种质——黄金群,建立了适合中国玉米育种的杂优利用新模式,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在种质应用上,陈彦惠课题组将创新的种质广泛分发到全国玉米育种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从中选育出18个优良自交系,培育出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14个玉米新品种。育成的新品种玉米在我国黄淮海、西南、西北三大玉米产区累计种植8千多万亩,获社会经济效益70多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陈彦惠带领河南农业大学的玉米创新团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和“973”重点研发计划及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主持培育了国家和省级审定新品种16个,获国家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1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PAN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为我国玉米增产增效写下了浓重一笔。

  当谈到自身所获荣誉时,陈彦惠说:“这些荣誉都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都是我们河南农业大学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今后会更加勤奋努力工作。”

编辑:张雨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