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新模式
2021-06-18 09:55:32来源: 人民网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为农村金融服务插上数字的翅膀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新模式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农村民生痛点难点,联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新模式,打通信息渠道,联通涉农数据,打造“三农”生态,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建行方案。    

  在“2021年数字乡村论坛(中国·郑州)”上,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作为唯一受邀参会的金融机构,其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受到河南省政府充分肯定。

  聚焦场景建设 重构乡村金融生态

  “以前缴费需要折腾大半天,现在在家点点手机就可以轻松办理!”安阳内黄县马上乡吉村村民赵大富对建行更智慧、更贴心的服务感触良多。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加强与G端深度链接,与安阳智慧政务平台接入,引入相关功能和数据。安阳智慧政务平台以“平台、共享、流量”为核心,围绕“生态、场景、用户”完善数字应用管理,实现市本级线上线下一体化。目前已上线企业开办、新生儿、公积金等六大类32个事项。通过“一件事”受理审批专区,实现“一件事”市、县(区)一体化。平台先后获得了“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等7项大奖。

  此外,该行与三资监管、智慧村务、党建服务、安心养老、社区服务等平台互嵌接入,为地方政府融智赋能。聚焦场景拓展和场景经营,为乡村市场输出充足的高频、小额应用场景,围绕“三农”领域需求,扩大县乡镇民生缴费覆盖。打造智慧政务连到村、金融服务延伸到村、交易场景搭建到村、培训课堂下沉到村、村务治理应用到村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实现了线上APP功能和互动屏渠道的同时部署,累计上线15个功能模块、600多个服务事项,入驻涉农企业550家,为农户群体提供集智慧政务、金融服务、便民缴费、电子商务于一体的金融非金融服务。

  聚焦数据赋能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聚焦农业生产、运用“涉农大数据+金融科技”,创新推出一系列助农贷款,发挥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的效果,完善农户专属贷款体系,缓解农民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痛点。

  此外,该行推进“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进村委,联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产权交易、智慧村务综合服务等平台,整县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业务合作,依托建行大学、裕农学堂等渠道,协助宣传农业政策,共同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通过在试点地区开展涉农数据应用,打通政银数据壁垒,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腿、农民少跑路”,重点解决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和缺信用等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效支撑。

  截至目前,试点分行已完成1157户村支两委服务点拓展,涉农企业平台上线190个,发放“裕农通”卡4231张,近3000个村支两委普惠金融服务点正在快速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安阳村支两委服务点试点模板”初步形成,并将在全省全面推广铺开。

  聚焦特色产业 创新金融支农模式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申请到贷款,太感谢建行了!为我们农户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和服务。”通过“裕农通”APP线上申请贷款成功后,安阳县崔家桥镇农民张有成兴奋不已。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聚焦县域发展,将县支行打造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的桥头堡,下沉金融服务,打造“裕农通”金字招牌,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有效降低涉农贷款融资成本。

  该行结合河南省香菇等特色产业,深入开展调研,以产业链为抓手,研究推进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金融服务,坚持服务全客群、全场景、全链条,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批量拓展种植、加工、流通等上下游各环节客户资源。开展了伏牛山香菇和豫西南肉牛、油料花生、主粮等农链金融服务方案的跨区域整合,构建农链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河南特色的农链产品与服务亮点。

  截至目前,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800余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00余亿元,新增有贷农户数近6万户。该行将持续深入探索数字化经营,以新金融理念贯穿农业全产业链全场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 晏辉 朱玉莹 供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