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河南1009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2021-09-07 09:30:08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万庆丽责编: 赵滢溪

  原标题:今年1009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我省获批项目实现“量质齐升”

河南1009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9月3日,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忙碌。 河南日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度部分集中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河南省获批项目实现了“量质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8家单位的1009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直接经费3.75亿元,获批项目数量已超过去年总数。

  近年来,河南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不断获得突破。此次再创佳绩,主要突破点在哪里?背后的推动力有哪些?9月6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

  亮点一 重点项目体现学科优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此次公布的评审结果主要包括重点项目、优青项目、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

  在重点项目领域,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4家单位各获批1项,直接经费1411万元。

  “这些重点项目均是既结合当前国家重大需求,又把握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例如,河南大学获批的项目重点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为全球变化情景下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将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这些重点项目能够入选,得益于我省对资助基础研究的大力推动。”该负责人介绍,为强化河南省优势学科建设,2016年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形成了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相配套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推荐项目的引导和管理,2019年,河南省科技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实施细则,正式完成了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拓面提质”改革。

  亮点二 优青项目取得新突破

  另一个令人欣喜的新突破,是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3家单位的5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这是自2012年以来获资助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科研院所更是首次获得该类别项目资助。”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形成了有效衔接,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该负责人说,国家优青项目主要支持具备5至10年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鼓励他们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据了解,2021年河南省国家优青获得者分别是郑州大学3人、河南师范大学1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1人。至此,河南省国家优青获得者达到19人。

  亮点三 青年项目占比超过半数

  除了在获批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之外,2021年河南省获批项目的又一大亮点是青年项目占比超过半数,彰显了河南省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力量”。

  据统计,2021年河南省获批青年项目658项,直接经费1.58亿元,占2021年获批资助项目总数的65.21%。

  “这不仅表明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而且充分显示了各依托单位培养和引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效。”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评价。

  自2019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显著加强了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河南省针对这一变化加强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工作,既为获批项目数量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抓手,也为今后进一步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项目储备了一批新生力量。

  据了解,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共设4类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前3类项目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启动和持续成长,着力打造河南省的青年人才培养品牌,与现有的领军人才、中原学者等人才类科技计划项目,共同构成了河南省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河南日报记者 尹江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