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中国农交会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河南日报记者李英华摄
“我们重庆人每天早上都要来一碗小面,面条口感筋道特别重要。早就知道河南种小麦多,品质也好,这次专门来看看优质强筋小麦面粉。”
“你们是专业养兔子的?那太好了,麻辣兔头是重庆的特色小吃,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正要寻找优质的货源呢。”
……
在11月27日至30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1200余种“豫农优品”来到山城重庆,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沃野中原“豫农优品”
在275平方米的“豫农优品”河南区域公用品牌展示区,打出了“沃野中原生态农业”的口号,集中宣传推介河南省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展示了有代表性的面粉、花生、红薯和杂粮4类粮油及其加工产品,展览规模为近年来最大的一次。
在S4会馆市场化展区,身穿白色大褂的陈启旺师傅正在展示手工制作潢川贡面。只见他先把和好的面揉成一指粗细的长条,左一扭右一转盘在木棒上,再上下拉伸,等变成筷子粗细,再放到架子上继续拉伸,直至拉到直径1毫米左右,面条根根分明,没有一处断的,观众们啧啧称奇。
“这本事可不是一两天能练成的,全凭手感和经验。”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来旺介绍,潢川手工空心贡面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条细如丝,耐煮不粘,下锅7秒即熟。这次来参会冲的就是西南地区的重庆小面市场,公司的天猫旗舰店每天都要往这里发130多单、1200多斤挂面。
白色的大蒜常见,黑蒜你见过吗?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代表程传龙介绍,这是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新产品,黑蒜是用新鲜的生蒜带皮放在高温高湿的发酵箱里自然发酵而成,食用后不会产生口气,也不会刺激肠胃。他说,重庆人炒菜喜欢放大蒜,火锅底料、调料也都离不开蒜,这次参会带了不少深加工的大蒜产品,蒜片、蒜粒、蒜末等都有。
产业扶贫任重道远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之后呢?“更要发展产业。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提高脱贫的成色和质量。”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扶贫办专职副主任周慧深说。
本届农交会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专门设置了扶贫成果展区,并专门举办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N1会馆公益性展区,17家企业带来了兰考蜜瓜、洛宁苹果、宜阳花椒等65种展品,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来自当地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大、带贫能力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新县县长夏明夫正跟两家茶企负责人一起推介茶叶。重庆当地人有饮茶习惯,香气扑鼻的信阳毛尖刚冲泡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品尝。夏明夫说,茶产业是信阳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产业发展将带动更多人实现增收致富。河南新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扶贫重点龙头企业,总经理连启武介绍,公司通过茶农培训、鲜叶收购、招工等多种形式,带动了贫困户60多户260多人,年人均增收超过10000元,实现新县八里畈镇整体脱贫。
“尝尝我们的兔肉,可好吃了。”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华手里的一大把兔肉休闲食品,几乎一瞬间就被抢光了。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该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家庭农场20多家,建立产业扶贫基地10余个,带动养殖户4000余户,其中贫困户436户1445人。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年出栏肉兔超过300万只,2019年该企业全产业链收入达10.6亿元。王金华说,重庆、四川都有食用兔子的传统,全国60%的兔子都调往这里,消费潜力巨大,公司十分看好这里的市场。
“豫”字头优质农产品将为山城“渝”都带来什么?“双方互补度高,依存性强,正好可以强强结合。打开、扩大西南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河南农产品未来大有可为。”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信心满满。(河南日报记者李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