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近日,南阳市内乡县板场乡文龙村的果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驻村“第一书记”郭盈温邀请的林果专家正在手把手教授贫困群众冬季林果管理技术。
文龙村位于内乡县西北部山区,因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群众在脱贫和返贫之间长期呈拉锯状态。2016年5月,文龙村尚有贫困人口35户95名,贫困发生率为13.6%。如今,文龙村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旧模样,蝶变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新家园。
驻村之初,郭盈温到村里各家各户走访了好几遍。哪家房子漏雨了、猪要生崽了,哪户子女不孝需要教育了,哪两家有矛盾需要调解了……这些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2016年5月,从县农科所到文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专业人才转变为一名扶贫干部,我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之策和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居家就业的长远之计。”郭盈温说。
为做到精准施策,郭盈温和村“两委”一道,逐户“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脱贫户王中才说:“2016年我已经65岁了,还有慢性病,除了能赶两只羊,也干不了其他的了。为了让我家多养羊、发羊财,郭书记来我家不下20趟,承诺包技术、包资金、包销路,让我家‘无忧’脱贫。2019年底,我家的羊出栏量达到了20余只,一家人顺利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脱贫成效实不实、脱贫步伐稳不稳,关键在于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郭书记领着我们发展香菇种植、特色林果种植,还招商引资建企业。现在,村里的乡亲们户户有产业,家家人不闲,致富大道越走越宽广。”贫困户张新法介绍说,他过去一直在省外务工,居无定所,收入没有保障。现在他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就业,每月至少也能挣个三四千元,还不耽误庄稼活。
2018年底,文龙村退出贫困村行列,贫困群众全部脱贫。郭盈温把改善人居环境和提振精神面貌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带领党员干部清垃圾、铺道路、建游园、种花草,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文龙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挖掘“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带动群众,形成向善向好的文明新风,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2016年到现在,驻村工作队轮换了好几次,郭盈温总觉得任务还没有完成,坚持留下来。2020年春节,家人都在等着他吃团圆饭,郭盈温却还在村里逐家逐户走访,叮嘱大家“不走亲戚不串门,讲究卫生勤消毒”。正月初二,郭盈温安抚好老人和孩子,准时出现在文龙村防疫值班岗位上。脱贫户刘景国激动地说:“党员干部真是定海神针啊,你们冲在前面,老百姓心里就有底了。”(文 王小军 张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