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鲁山县:荆疙垱村成了“银疙瘩”村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0-12-23 16:57:49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12月22日,在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荆疙垱村,贫困户邢瑞正在家里制作红薯粉。在她家平房顶上,原本黄褐色的红薯粉水沉淀晾干后成了一个个银白色的大疙瘩。“这些疙瘩再次加工后,就成了纯红薯粉条,一斤能卖到10元以上呢。”邢瑞介绍说。

平顶山市鲁山县:荆疙垱村成了“银疙瘩”村

荆疙垱村贫困户邢瑞和她家的“大疙瘩” 供图 鲁山县委宣传部

  “我们村现在被称为‘纯红薯粉条专业村’,一个冬天能做出粉条35万斤,产值在350万元左右。由于已经打出了名声,村民们做的纯红薯粉条不用出村就被客户买走了,大伙都说我们荆疙垱村如今成了‘银疙瘩’村呢。”荆疙垱村党支部书记付艳超说。

  据荆疙垱村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老艺人张金行介绍,该村土地属于山坡丘陵,以前村民们都种有红薯。因为红薯产量高,除了平时蒸着吃以及和玉米糁煮着一起吃外,还剩余不少,大伙就把它深加工成红薯粉条,除了自己吃外,也对外售卖一部分。

  “生产队时期,我们村就有了集体作坊。现在村里50岁以上的人,大都掌握了做粉条的技术。入冬农闲后,大伙就结队开始做红薯粉条。” 张金行说。

  一般来说,霜降过后,新鲜红薯陆续从地里刨出来,荆疙垱村人就开始忙活了。大伙把红薯洗净去掉泥土,用机器磨碎,放到大池子里沉淀一天澄出淀粉。淀粉过滤后在放进大水缸里再次沉淀一天,挖出来用大块布包裹吊起来再次过滤出水分,就成了一个个略微成圆形的白色大疙瘩。最后,人们把这些大疙瘩弄碎,就成了如今超市里还有些许小疙瘩的淀粉面。等到冬天气温降低到0度以下,大伙就开始联合起来制作粉条了,几个人各有分工,烧水、打芡、大漏瓢舀出芡糊制作粉条,最后冻干晾晒等等。

  随着荆疙垱村的纯红薯粉条知名度大增,本村所产的红薯也不够用了。近年来,该村一些制作粉条大户开始到临近的方城县、郏县等地购买红薯。“现在我们村一个冬天需要350万斤红薯,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拉回来的。”村民付国成说,“10斤红薯才能制作出1斤粉条,因此成本也比较高,我们这边批发价不低于10元每市斤,一分价钱一分货,现在周边的人都知道我们的粉条地道。”

  由于纯红薯粉条手工制作需要把握好粉芡的浓度、大锅的水温等,因此也算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术活。“我们村每年都有50多人被其他乡镇的粉条加工大户请出去当技术员,一天200元工钱,还包吃住,一个冬天下来能收入万把块钱。”付艳超介绍说。(文 乔新强)

编辑:万庆丽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