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1月3日,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张良镇前营村南的一个暖棚内,今年44岁的带贫主体负责人刘振江正在查看西红柿的长势;而在临近的一个2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内,青青的西芹已有30公分长,春节前即可上市销售。
“合作社前些年种小麦、玉米时,刘振江就没少让贫困户来干活。这个暖棚去年4月建成,玻璃大棚去年秋天才建成。常言说一亩园十亩田,活多了,贫困户的收入也跟着增加了。”张良镇扶贫办工作人员王东旭介绍说。
刘振江早年和中储粮合作,在村外的大路边规模收粮,事业做得风生水起。2011年,他牵头流转土地1000多亩,成立振江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订单种植高筋小麦和新品种高产玉米,效益一直不错。
带贫主体负责人刘振江在查看西红柿的长势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振江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拖拉机、铲车、秸秆打捆机、打药无人机、玉米筛选机、粮食烘干设备等大小18台(套)。2020年秋,合作社又上马了一套秸秆压块机,把产品卖给鲁山县制作生物炭的一家公司后,效益更高了。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刘振江深知贫困群众的生活不易,因此他的合作社对前营村及附近村庄的贫困户格外照顾。合作社优先招聘贫困户来务工,忙天时有50多名群众在此务工,其中贫困人员就有20多个,一天工钱60元至100元不等。前营村贫困户程国和李向阳由于干活踏实,一年下来在这里能拿到手1万多元工钱。
合作社的带贫效应也得到了张良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2020年后半年,有关部门利用扶贫资金为合作社援建了一座700余平方米的暖棚,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几个月后,又援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玻璃温棚,进一步鼓励合作社继续发挥带贫作用。
“暖棚的西红柿马上就能上市了;玻璃温棚的西芹收获后就要栽种春番茄,这都得用不少工人。我会继续优先使用贫困户来干活,让他们多增加些收入。”刘振江说。(文/图 乔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