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重现天日”
来源:河南日报  |  2021-01-13 09:29:28

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重现天日”

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 河南日报记者郭歌摄

  “则此处之玄武门,盖以诛张易之等兵从此门入耳。”历史上曾发生“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还唐的玄武门,时隔千年“重现天日”。1月12日,考古人员正在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介绍,该遗址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探明玄武门遗址的建筑形制、确切位置和沿革变化,理清了应天门、玄武门等宫城建筑群的空间关系,并发现隋唐至北宋时期宫城的形制变化特点和遗址迁移方向。

  考古人员经过前期勘探,并采用RTK、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多维度数据采集,目前已发掘出唐时期的门道、墩台、马道、城垣遗迹,以及叠压在唐代玄武门遗址之上的宋代建筑基址、水渠、花坑等遗迹。

  唐时期的玄武门为单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门道宽7.3米,东西两侧为宽13.9米、进深16.5米的墩台。

  墩台两侧与城墙相接,城墙南侧有东西向直坡式马道,东侧马道长约40米,西侧马道长约50.5米。石自社说:“玄武门遗址的马道要比应天门遗址的马道长,这也说明了玄武门对于宫城核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北宋时期的建筑遗迹位于唐代玄武门及两侧的城墙遗迹之上,共发掘出3处建筑基址。F1为一座面阔五间的建筑基址,F2为南北向廊道基址,F3处的早期基址仅残存部分磉礅、包砖沟等遗迹,晚期基址为早期建筑废毁后的改建遗迹。

  “唐时期的城门到了北宋时期改建成了宫殿,宫城的中心随之向北偏移,从侧面证明了唐宋时期宫城的迁移轨迹和形制变化。”石自社介绍。

  在F1和F2基址中间,还发掘出一条南北走向的砖砌水渠,长30米,均宽1.4米,深1.6米,据推测应为当时道路的路沟或排水设施。

  在F2廊道基址东侧有一处花坑遗迹,内有12排南北向条状沟槽,每条沟槽内有数量不等的圆形花坑。“这就是当时的皇家花圃,初步推断当时种植的是牡丹花,我们已将采集的样本送往中科院进行孢粉分析。”石自社说。

  本次考古发掘还出土了唐宋时期的牡丹纹瓦当、莲花纹方砖等城砖、筒瓦、脊饰等建筑构件以及瓷器等生活用品。

  玄武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时期宫城大内(核心区域)的北门,位于大内北墙正中,门外是护卫宫城的驻军所在地。

  石自社说,玄武门遗址的发掘对探索隋唐时期宫城的形制布局具有重要价值,其遗址的迁移变化为研究隋唐至北宋时期宫城的形制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前,考古人员仍在对遗址进行发掘整理。(河南日报记者郭歌)

编辑:万庆丽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