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份亮眼的脱贫攻坚成绩单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近年来,河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中原答卷”。
不忘初心坚决扛稳政治责任
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河南脱贫攻坚任务较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格外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河南视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南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成立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省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指挥部,省级领导干部当好“施工队长”。省委书记王国生带头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走遍“三山一滩”地区访贫问苦、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省长尹弘经常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把脉问诊、开出脱贫“药方”。
持续巩固执政基础。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累计排查整顿1.13万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数十万名扶贫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同贫困群众融为一体,成了共同脱贫致富的一家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由衷称赞。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6年以来,我省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7亿元,53个贫困县和10个参照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068亿元。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91.6亿元,惠及140.2万户贫困户。宅基地复垦券累计成交金额372.2亿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脱贫减贫成效显著。区域性贫困问题有效解决,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省把推进脱贫攻坚与加强疫情防控、促进复工复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六稳”“六保”等统筹起来,优先促进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基层党员干部和扶贫工作队既在战“疫”上全力以赴、又在战“贫”上毫不放松,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开展。
攻坚克难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在新野县王集镇曹集村幸福大院,82岁的杜景中老人陶醉在京剧《红灯记》的优美唱腔中。算上杜景中,曹集村共有10位老人在这里托管。大院里干净整洁,活动室、淋浴间、休息室等一应俱全,还有两名护工照顾老人起居。“一天三顿在这儿吃,早晨有鸡蛋,中午有肉,伙食比在家还好。晚上可以住在幸福大院,好得很!”杜景中伸出大拇指连连点赞。
杜景中老人的幸福生活,是我省聚焦农村特殊贫困群体、创新实施兜底保障脱贫新模式,精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带来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省守好兜底保障最后一道防线,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围绕重点人群重点帮扶。针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我省统筹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一组数字足以说明: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3860元提高到4260元,连续5年高于脱贫线;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达到年人均5538元;贫困群众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103元。
聚焦重点地区全力攻坚。坚持把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和黄河滩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去年向“三山一滩”地区下达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98亿元,占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的72.33%。及时出台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基金。
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累计选派驻村干部13.76万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3.28万人,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在所有贫困村和脱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建立4.2万个村级脱贫责任组,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
乘势而上阔步迈向乡村振兴
去年“五一”假期,宝丰县观音堂林站石板河村漫山遍野山花烂漫,不少游客在此观赏拍照。石板河村曾是宝丰县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通过扩修道路、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但该村没有止步,继续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努力,短短几年便成为全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这些年来,我省把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成色放在重要位置,河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焦作市实行“两定制兜底线”、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和三门峡市建立“三项机制”、激活金融扶贫源头活水等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南阳市特困群体“四集中”、太康县“五养”兜底模式等基层探索创新的经验做法,也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省辖市、贫困县和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党政正职稳定,保持市县党政班子成员抓脱贫攻坚工作分工稳定。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做到投入不减、项目不少、政策不变、帮扶不撤。把“四个不摘”落实情况作为省督查暗访、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严防松劲懈怠。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行常态化动态管理,制定加强对“两类人群”帮扶、做好贫困边缘人口社会救助等政策措施,建立即时精准帮扶机制,做到及时监测、及时纳入、及时帮扶。对脱贫不稳定户继续落实现有帮扶政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边缘人口,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技能培训、扶贫公益岗位、参与扶贫项目等扶持政策,切实构筑起有效防止新致贫和返贫的牢固防线。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几年来,我省大力开展田园增收、养殖富民、旅游扶贫等产业扶贫“十大行动”。不断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占比50%以上。大力培育发展带贫主体,全省有1630个扶贫龙头企业、1.02万个带贫专业合作社、3820个扶贫车间参与带贫,通过吸纳就业、农产品订单带动、土地流转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共有471.6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帮扶,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原儿女正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努力书写更多出彩新答卷!(记者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