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邓高靖):2月22日,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召开郑州市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接下来一个月,郑州将进一步宣传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推动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格局。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邓高靖
据了解,当前河南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2021年全省电诈案件同比上升10%,已成为第一大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做好防诈反诈宣传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据郑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主任张艳峰介绍,2021年,郑州公安共捣毁境内电信网络诈骗窝点200余个、破获案件2500余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000余人、冻结涉案账户1万余个、返还被骗群众资金6000余万元。
“通过严打严防、综合施策、精准发力,郑州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连续下降。截至2月6日,全市发案数、涉案金额分别同比下降57%和65%,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防管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张艳峰表示。
哪些诈骗手段最常见?从发案类型看,郑州市主要有5类诈骗案件类型高发,分别是兼职刷单类诈骗、贷款办卡类诈骗、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类诈骗、QQ微信冒充领导或冒充熟人诈骗。数据显示,这5类案件共占所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58%,涉案资金约占总额的63%。
哪些人容易被诈骗分子盯上?从受害人群看,女性占56.44%、男性占43.56%,20岁至40岁之间占71.83%、60岁以上占0.83%,主要集中为外来务工人员、行政或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大中专在校生。其中,女性被骗最多的为网络兼职刷单返利类诈骗,男性被骗最多的为贷款类诈骗。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石大东向市民发出提醒:遇到不明的电话、短信等信息时,要牢记六个“一律”,切实做到“三不一快”。六个“一律”是指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但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只要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三不一快”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和快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