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新华区:有召必应!他们这样传递新华温度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5-15 16:54:49

  近日,平顶山市新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志愿服务总队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广大志愿者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倡议书发出后,该区志愿者纷纷响应号召,迅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社区疫情防控 练就“全能选手”

【原创】平顶山市新华区:有召必应!他们这样传递新华温度_fororder_赵晓娟正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赵晓娟正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在平顶山市医保中心工作的赵晓娟是一名“90后”宝妈,家住新华区。本轮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下沉到该区曙光街办事处沿西社区加入志愿者队伍。

  维护核酸采样现场秩序、陪同医护人员一起给无法出门的老年人上门做核酸采样、在疫情防控卡点值守……从下沉社区的第一天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赵晓娟的身影。

  核酸采样过程中有些孩子紧张,不肯张开嘴,赵晓娟总会温柔又细心地为孩子加油鼓劲。小区吴老伯夫妇因其子女不在身边、且老两口不会网购买菜,颇为发愁。赵晓娟安慰了老两口,承诺可以帮助他们代为买菜,并留下联系方式,嘱咐老人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联系她,她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赵晓娟的爱人也在该区防疫一线工作、两岁多的女儿由爷爷奶奶照顾时,想给她换个相对轻松的岗位,赵晓娟拒绝了,“这次下沉到社区,看到了一线工作的辛苦,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出一份力。”她说。

  平顶山市新华区蓝天救援队的“硬核”担当

【原创】平顶山市新华区:有召必应!他们这样传递新华温度_fororder_蓝天救援队正在集结准备消杀

蓝天救援队正在集结准备消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平顶山市新华区,有一支24小时待命的志愿者队伍,他们驻扎在封控区,以“硬核”力量构筑起守护家园的安全屏障,这支队伍就是新华区蓝天救援队。

  5月7日深夜,在接到新华区援助信息后,蓝天救援队队长曹阿杰迅速集结队员赶赴封控区开始消杀工作。截至5月12日晚,新华区蓝天救援队累计出动230余人次、车辆46台次,消杀面积大约150万平方米。

  防疫消杀,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为了不被药水刺激皮肤,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护手套,背起加满药水重约70斤的迷雾消杀机,采用“地毯式”消杀方式,奔走在封控区各个角落细致消杀。当看到消杀工作人手紧缺,带队的新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新伟也加入蓝天救援队,经过现场培训后背起消杀机,跟大家一起冲在防疫一线。在这支队伍里,二十岁的杨佳欢是年龄最小的,正在上大学的他因疫情原因尚未返校,当看到蓝天救援队在网上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后,他立即报名加入。身着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队员们只能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队员们每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帐篷,累得倒下就睡。

  “我们爱这座城市,守护好它,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曹阿杰说,队员们把自己称为“守门人”,不仅要守好新华的“大门”,还要为小区守好“院门”,为大家守住“家门”。

  祖孙三代同心抗“疫”

【原创】平顶山市新华区:有召必应!他们这样传递新华温度_fororder_祖孙三代“战”一线

正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祖孙三代

  在平顶山市新华区青石山办事处西吴庄村,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不同岗位,共同为疫情防控发挥光和热。

  据了解,当得知西吴庄村成立“疫情防控志愿者战队”后,拥有39年党龄的70岁老人张德,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志愿战队,然后一直坚守在村里的核酸检测点。

  张德不仅自己冲锋在前、坚守一线,还带动52岁的儿子和22岁的孙女一起加入志愿防疫的行列中来。儿子张国民负责在疫情防控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往来居民量体温、做登记。刚刚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的孙女张旭阳在核酸检测点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工作。

  “疫”起坚守,他们既是家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祖孙三代每天都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一个人掉队。“趁身体还挺硬朗,来这儿服务服务群众,为村里做些贡献,就很满足。”张德说。

  “受爷爷的影响,现在我们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身为西吴庄村的一份子,我有义务有责任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对社会来说,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张旭阳说道。

  在新华区,还有许许多多“夫妻档”“母女档”“父子档”,他们在疫情来袭之时吹响家庭“集结号”,穿梭于社区楼宇之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织就一张严密的“防护网”。(文/图 苏丽香)

编辑:万庆丽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