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囊中羞涩”到“办好实事”(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滑县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换挡提速”走笔
“现在每栋蔬菜大棚收3000元的租赁费,28栋大棚村集体就收入8.4万元,还为4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6月14日,安阳市滑县枣村乡姜庄村党支部书记薛思胜高兴地说。
村美民富,关键看支部。走进枣村乡姜庄村的蔬菜大棚,清脆鲜嫩的黄瓜挂满枝蔓,菜农正忙着采摘、装箱,发往北京、西安等地进行销售。
薛思胜介绍,2021年,姜庄村利用集体土地置换,流转土地8公顷,进行大棚瓜菜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0万余元。
村里有家底,干事有底气。过去,姜庄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2021年以来,该村党支部积极争取项目,采取集体出一点、乡贤捐一点、村民筹一点的方式,投资100余万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村内道路不仅铺上了柏油,路宽也由5米增加到7米,而且还整修了背街小巷、铺设了雨污管道。
种植户薛俊亮看到身边的新变化欣喜不已:“现在路修到地头,大车也能开进来,我们卖菜也省力了,种菜的劲头儿更足了。”
“集体有了钱,就有了为群众办事的资本和底气,群众有什么需求,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我们也有更多精力和资金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发展。”薛思胜说。
2021年以来,滑县以厘清家底、盘活资源为基础,采取路径引领、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挖掘发展潜力,拓宽增收路子,既向下“发力”,依托自身优势强起来,也对外“借力”,依靠市场动起来。368名致富带头人成为“头雁书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我们村用半年时间实现集体收入10多万元,比前两年的收入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村里有了主导产业和项目。”老爷庙乡黄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黄飞说。
黄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2021年,村“两委”大胆尝试,采取村集体和村民投资入股的方式,筹资163.9万元创办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5栋温室大棚发展特色农业。
“草莓园开园5个月,2栋大棚创收40多万元。圣女果开始采摘上市,3栋大棚预计能创收45万元。实践证明,优势叠加互补、抱团发展的合作社模式非常适合我们农村。”黄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黄中言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破了村民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局面,让黄庄村集体资产激活增值,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预计到今年年底,村集体分红可达30万元。
“现在俺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亩地收入1000元,俺还在园区务工,收入增加了不少。老支书带领我们发展经济,新任村支书带领大家改善环境,村里变化越来越大。”黄庄村村民苗曼曼说。
为充分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枣村乡黄家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村内约5.2公顷集体耕地通过公开发包竞拍的方式进行出租。
竞拍会邀请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以及枣村乡政府、司法等部门的人员全程参与、指导、现场监督。最终,黄家庄村村民武学斌从32名报名竞拍的村民中脱颖而出,以每年800元一亩的价格拿到了这块土地3年的经营权,将为该村带来集体收益近19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三清三化’百村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枣村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在全乡选取了4个村试点推进。这次黄家庄村集体土地的竞价发包为我们下一步指导其他村开展工作积累了经验。”枣村乡人大主席王曦说。
盘活资源、借力发展。四间房镇大吕庄村102公顷集体土地每年租赁收入只有73万元,在引进40兆瓦光伏农业综合体项目后,实现了年均村集体收入230余万元,经济效益增至往年3倍,可安排300名村民在园内务工,迅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让集体经济‘活’起来,让基层组织更具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积极引导各村立足实际,谋划实施高效种植、特色加工等产业项目,将利用3年时间,实现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滑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海青说。
从“无钱难办事”到“集中财力办大事”。滑县始终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因地制宜指导各村反哺人居环境改善等民生事业,村级组织带领和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高。
5年来,滑县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1.1万户,清洁取暖“双替代”19.2万户,硬化背街小巷250公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863.7元增加到19762.1元,有力促进了农村宜居宜业。(安阳日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单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