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睢县:工业经济拔节成高峰
商丘睢县,豫东平原一个不临海、不临港,甚至没有铁路交通的内陆小县。
十多年前,睢县经济一直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徘徊,工业经济仅限于酿酒、造纸和酵母生产。
十年后,睢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引领全县人民在这里演绎出工业经济发展拔节成高峰的奇迹:制鞋产业由“零基础”发展到427家,年产能达3亿双,由“中原鞋都” 迈向“中国鞋都”,发展势头如日中天;电子信息企业发展到27家,年产能突破3亿件,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日新月异;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骤起,齐头并进“成高原”。该县相继被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国家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如此光环,何以得之?
仲夏时节,记者顶骄阳、冒酷暑,探寻睢县工业经济发展拔节攀高峰的背后密码。
“睢县的实践证明,‘敢想敢闯敢试敢做,创新创造实干干实’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宝。”睢县县委书记曹广阔说。
2011年,睢县打破保守、跳出睢县、放眼全国,抓住“东鞋西进”难得机遇,确定将集约化程度高、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制鞋产业确定为未来的主导产业。时任睢县常务副县长的曹广阔带队到晋江考察,以睢县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于2012年招引总部在晋江的睢县第一家制鞋企业——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落户睢县;并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规划。
弯道超车、筑巢引凤、腾笼换鸟、土地整备、拆迁安置、亲情服务……开拓者们穷尽所能,为制鞋产业的形成提供优质的土壤,制鞋产业实现了无中生有、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的重大转变,形成了集群集聚发展效应。
如今,走在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十多条纵横道路两侧,中国乔丹、鸿星尔克、足力健、安踏、特步、斯凯奇等国际知名鞋企纷纷落户这里。目前,睢县的休闲运动鞋总产量就占全国的30%以上。“睢县在营商环境方面掷地有声,在这里,企业发展遇到什么问题,就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在中国乔丹制鞋产业园迎宾大厅,项目负责人邹银芳指着墙壁上“一双鞋、一条路、一群人、一起拼、一定赢”的永久性墙标介绍。
在睢县,与制鞋产业同步崛起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样是异军突起。
该县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鼎能科技、鸿大光电、亚新智能等科技创新性企业相继落户睢县,并支持这些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目前,睢县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备案2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家,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中原水城电商产业园已成功入驻企业42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1家,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7家。
在河南鼎能吉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三厂区,一排排锂电池生产设备整装待发。公司董事长说:“公司已申报近400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45项,现已成为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国内60%以上的新能源领军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广泛应用于Tesla、BMW、奔驰等车企供应电池的生产线。”
俗话说,好土壤长出好庄稼,好种子结出好果实。
睢县深知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道理。近年来,该县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化集聚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探索“拎包入住”和“入驻即生产”招商模式,全面落实“1+X”工作机制和“店小二”“保姆式”等服务机制,实现“零距离”服务;在发展上围绕设计研发、材料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孵化等产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打造睢县制鞋产业总部经济大平台,并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这是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子卿两个睢县籍人才优势而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在睢县凤栖湖智慧岛,该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副主任祝超介绍,近年来,睢县紧紧围绕制鞋、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智汇睢州”引才入睢工程,引育一流人才,汇聚创新要素,通过 “院县”、“院企”和“园区+人才”合作,实现“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培植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目前,该县在智慧岛上,还与北京清研智造集团联合成立清研睢县研究院、与联想集团基于制鞋产业共同建立了研究院、汇聚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领衔的全国制造业领域专家和领军企业家成立了“双创”服务中心,科创团队实现“拎包入住”,采用“平台+投资孵化+实业”的运营模式,以生态文明、绿色循环、惠及民生、服务发展、创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打造延链、补链、强链高端“双创”服务平台,为“四梁八柱”产业培育注入科技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全面推进睢县工业经济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