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科技考古揭秘 夏代已经使用贝币骨筷
来源:河南日报  |  2022-06-29 09:28:36

  原标题:科技考古揭秘 夏代已经使用贝币骨筷(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科技考古揭秘 夏代已经使用贝币骨筷

夏代至春秋时期的各种贝币。受访者供图

  6月26日,在2022年夏文化论坛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室主任侯彦峰以“登封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出土货贝研究”为题,介绍了对该遗址出土骨、角、牙、贝制品进行初步科技研究的一些新认识。

  他表示,通过对登封南洼遗址出土的海贝、骨器进行科技分析,支持贝币是我国最早的“实物货币”说法,夏代已经开始使用;该遗址出土的一些“骨簪”,可能是目前中国考古遗址里发现的最早骨筷;骨匕主要用途可能是餐具,较小的骨匕可以用来喂食婴儿。

  登封南洼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遗址之一,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时期为主,兼有商代文化遗存的大型遗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曾对该遗址进行过发掘,清理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灰沟、水井、灰坑和墓葬等,出土有陶器、石器、蚌器、骨器、贝器、绿松石等,器形主要有罐、豆、盉、爵、贝币等。其中白陶遗存较为丰富,出土之多尚属国内首次,尤其是其中的网坠形白陶器为首次发现。有专家认为,这里应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一个白陶制作基地,反映出当时社会不同聚落之间的分工。

  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那么,贝壳是何时开始充当货币的?

  侯彦峰说,考古学上的习惯用法与生物专业的用法有区别,生物分类认为海贝即海产贝类,种类非常多,而考古学所说的海贝通常是指宝贝科的贝壳。史前时期出土的货贝主要集中在青海地区,夏至商代早期,出土的货贝范围广泛,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100多枚,安阳殷墟出土数量更庞大。甲骨文中常见“赐贝”“取贝”的记录,贝作为货币至少有两种计量单位“枚”和“朋”。贝有海产单壳类的壳,主要是几种宝贝科的壳,还有用陶、石、骨、铜等仿制的贝。据《史记》等记载,夏代曾将龟壳、贝壳用作货币。

  侯彦峰说,夏代具备了货币诞生的基础,贝币是我国最早的实物货币且从夏代就已经开始使用。当然,这还不是最后定论,还需要考古界共同努力将各个遗址出土的货贝做更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南洼遗址出土的大量骨器中,有一种长度约19厘米的细长骨器,考古工作者通常称之为骨簪,但是通过对这些“骨簪”上的残留物进行科学分析,发现有淀粉残留。侯彦峰说,这种骨器有可能是搅拌食物或吃饭时使用的筷子,古人称之为“箸”。南洼遗址还有一种称为“匕”的骨器,可能是一种餐具,是后来羹匙的前身。(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编辑:邓高靖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