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乡:实施“信用+”工程 助推法治建设
诚信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伦理基础。近年来,南阳市内乡县积极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式方法,深入实施“信用+”系列工程,不断增添法治建设的信用元素,赋能乡村振兴、县域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实施“信用+政务”工程,丰富法治政府建设内涵。建立政府机构诚信治理机制,政府诚信管理机构和县法院实行涉法涉诉信息共享,对政府机构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进行“一对一”跟踪研判,分类实施预警、提醒告诫、联合约谈等措施,实现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连续多年动态清零。
实施“信用+监管”工程,推进服务型柔性执法。在乡镇、县直58个信用建设成员单位中,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各相关行业制定规范性文件,并上报县政府信用办统一备案、监督执行,努力构建“信用+监管”新型监管模式,务求落地见效。县市场监管领域将监管对象分类成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行为失信名单,提升社会信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健全完善了信用预警机制。
实施“信用+修复”工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心打造“信用预警+信用修复”政务服务品牌,定期通微信、短信、信函、电话等方式,向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发出修复预警提示。至6月底,县信用办指导完成企业信用修复60多条,涉及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出现信用异常现象的主体10多家。
实施“信用+金融”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府搭建“信易贷”一站式服务平台,及时组织召开银信部门协调会,宣传动员全域市场主体入驻“信豫融”平台,适时向各类企业发布个性化信贷产品上百种,满足企业抗疫期间纾困需求,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县级通过“信豫融”平台完成的信用贷款由2020年130212.5万元,增至2021年260425万元;2022年信用贷款规模又有新突破,仅今年一季度完成571675万元。
实施“信用+牧原”工程,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内乡牧原公司始创于1992年,现有员工13.5万人,养猪产业遍及全国24省份、102市、215县(区),早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在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的“双重疫情”压力下,强力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信用体系建设嵌入生产经营、食品安全、市场销售产品溯源等各个环节,连续3年生猪出栏量逆势增长。2021年9月份,牧原集团一跃成为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头部带动型”典范企业、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的典型案例。
实施“信用+治理”工程,夯实法治社会基础。围绕“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纵深推进,与乡村振兴、县域治理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诚信内乡全民参与、信用工作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诚信建设“六进”工程,即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行业商会协会、进商户,以“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以修身信以养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不断推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凝聚了“知信、诺信、践信”的社会共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通讯员 刘琦超 刘晓磊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