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邓高靖):“2021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8208.1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3个百分点。”8月28日,在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首先用一组数字展示了河南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取得的成果。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河南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216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6715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1725公里。”楼阳生介绍说,2022年6月20日,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郑州航空港站正式开通,标志着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米”字形高铁网,迈入了“市市通高铁”时代。一个贯通水陆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网联世界已经成为河南一张靓丽名片。
河南着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围绕变“流量”为“留量”,实施物流提质发展行动,组建了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积极招引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提升冷链、快递、航空等专业物流运营水平;实施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壮大航空经济、引育集聚高铁经济、提质增效陆港经济、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推动“四路协同” 提高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
河南着力提升“空中丝绸之路”辐射能力,持续实施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郑州机场成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跻身全球机场货运40强,其中国际货邮量超过54万吨、连续五年居全国第5位,出入境货运航班突破1万架次。2021年,中匈航空货运合作项目正式签约,郑州机场将在匈牙利设立首个海外货站,河南省“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迎来新支点。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已获国家批复,将于2022年11月在郑州举办。
河南着力推动“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整合陆港资源、统筹班列开行,不断增加集疏网点,发展冷链物流,打造数字班列。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的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往返对开,已累计开行超过6000班,成为全国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
河南着力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在发展跨境电商上持续发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处理能力每天3000万单以上……2021年,河南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018.3亿元,业务辐射196个国家和地区,织起了一张链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云端大网”。
河南着力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积极发展铁海联运、河海联运,提高通江达海能力。2021年,河南铁海联运量达11.2万标箱、河海联运量达2.7万标箱。
建好平台载体 以制度创新赋能高水平开放
新时代的开放,最鲜明特征是制度型开放。河南抓住RCEP生效的机遇,设立河南省RCEP企业服务中心,搭建RCEP货物贸易大数据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证书签发、商事证明、出口退税等“一站式”涉外综合服务。2022年前7个月,河南对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1306.3亿元、增长13.8%。
河南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创新构建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等五大服务体系,累计形成515项改革创新成果,基本完成160项试点任务,政务服务、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河南持续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2021年,港区生产总值达到1172.8亿元、工业总产值4174亿元,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各类开发区第4位,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物流等主导产业。
河南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首创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2022年,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落地运营,郑州国际邮政枢纽口岸正式开通。
2021年以来,河南还着力整合优化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推进“三化三制”改革,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不断强化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目前,河南已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之一。
持续招大引强 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河南建立利用外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河南省政府驻北京、上海、广州办事处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职能;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产业、企业、产品、科研机构制定招商图谱,深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回归招商,吸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户落户河南。目前,在豫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98家、中国500强企业达175家。2022年上半年,河南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195场,签约项目2173个,总投资达1.56万亿,落地10亿元项目466个。
“河南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也一定会越开越大。”楼阳生表示,河南将坚定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