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 赵檬)9月29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漯河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漯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看数据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漯河市委书记刘尚进在发布会上说,2021年漯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21亿元,是2012年的2.1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2560元,是2012年的2.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4.5亿元,是2012年的2.8倍。
2021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河南省第一,在省辖市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党建综合考核中均居全省第二,成为四获国务院大督查表彰的地级市。同时,漯河也成为第五次获得了国务院大督查表彰的城市。
2022年以来,漯河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克服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以工作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4.9%,高于全省、全国1.8个和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
特别是工业投资在2021年增长29.8%的基础上,2022年前8个月保持了25.9%的较高增速;地方级税收在2021年增长12.7%的基础上,前8个月实现了22.6%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77%。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冲刺四季度,我们有信心实现经济发展‘全年红’,为河南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多尽漯河责任、多做漯河贡献。”刘尚进说。
看产业
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食品名城
漯河把产业作为强市之基,放大优势、集群发展,产业生态完善丰满。食品产业作为漯河的主导产业,是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漯河坚持以“食品+”理念延伸产业链,大力实施以“六个打通”为代表的产业链体系建设,培育智能食品装备、绿色包装、食品添加剂、冷链物流、预制食品、特医食品、宠物食品等新产业新业态;坚持以创新生态理念提升价值链,打造研发创新、检验检测、质量标准、中国食品云“四大平台”,赋能食品产业发展;坚持以融合发展理念打造供应链,以提高农业生产与食品工业的适配性倒逼农业供给性改革,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漯河正在着力构建“1+8+N”现代产业体系,“1”是5000亿级绿色食品产业生态,“8”是液压科技、装配式建筑、高端化工、电力装备、精密制造、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现代家居等8个细分领域百亿级产业集群,“N”就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5G、绿色低碳等新产业新业态。
漯河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大做强产业的主抓手,接续开展“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谋划了“十四五”总投资2.2万亿元、其中,产业链项目1.2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谋深做实以“三个五百亿”为标志的创新引领、换道领跑、优势再造型重大项目,做到对上可争取、对外可招商、对内可落地,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看创新
中原食品实验室挂牌运行,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正形成
把创新作为核心引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有效注册商标万人拥有量全省第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7家,漯河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是2012年的4.5倍、年均增长18.2%,创新活跃度全省第4。
9月22日,中原食品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正在形成。
坚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放管服效”、创新发展综合配套、乡镇管理体制机制、开发区“三化三制”、事业单位重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窗通办率”达到100%,2021年营商环境评价全省第5,市场主体的数量达到40万户、是2012年的8倍,万人市场主体密度达到1702户、近几年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深化,食品产业链图谱招商经验全省推广,漯河港通航点亮了内陆城市通江达海的梦想,连续举办19届的食博会已成为全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漯河经北部湾港至泰国的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行,这是河南首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昔日漯河内陆特区在新发展格局中正加速崛起。
看城市
做实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
漯河把城市作为关键载体,以城带乡、融合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按照河南省委以前瞻30年的眼光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漯河坚持市域一体化融入郑州都市圈,拓展产业、科创、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发展空间。
做实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目前覆盖率80%,这也是四年时间完成的工程量,已建成120公里生态水系、600多公里休闲健身乐道,市民出门就是4A级沙澧河风景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86%,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年度测评地级市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尤其是第三方暗访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达到99.6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80万吨以上,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收入全覆盖,“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
看民生
居民幸福感连续3年全省第一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94元,是2012年的2.2倍。漯河把民生福祉作为根本追求,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提升群众幸福温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连年保持在70%以上,居民幸福感连续3年全省第一。12.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在沙澧大地成为历史。
空气质量三项指标从2012年的全省垫底跃升到2021年的第一梯队,8条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随处可见。把“小房本”当作“大民生”,在全省率先打响问题楼盘化解攻坚战,连续出台3轮政策,目前已经有6.2万户居民可以办理不动产登记。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掀起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小学建设高潮,中心城区三年新建20所中小学、新增学位5.2万个,彻底解决了超大班额问题;“人人持证”计划有望提前完成。
看党建
以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
漯河把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向上向好。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全域推进“五星”支部创建,以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善用问责、慎用问责、精准问责,以组织担当带动干部担当、以组织作为带动干部作为。
狠抓执行力建设,把一周作为工作推进最佳周期,建立周交办月讲评抓工作推进落实机制,以一个会议的召开减少一批会议,形成交办、跟踪、协调、反馈、激励的工作闭环;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企业、城建交通、招商引资、安全稳定五个周例会制度,解决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2000多个,通过典型案例达到“点办理、批处理”效果,这一经验做法也得到国务院大督查表彰。
为了落实河南省委“十大战略”,建立“10个指挥部+32个工作专班”,动员广大干部投身中心工作主战场,倡导凡事先谋划、杜绝“抚摸式”工作法、经得起询问、两个决不允许等“十个关键词”,把干部精力引导到攻坚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