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财政工作综述 在事不避难中勇毅求成
来源:河南日报  |  2023-01-11 09:11:27

  原标题:在事不避难中勇毅求成——河南省2022年财政工作综述

  2022年,河南省财政系统在事不避难中勇毅求成,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有效保障基层“三保”,有力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实施。翻开2022年全省财政收支“账本”,一目了然。

  一页是“加法”——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44.6亿元,增长8.8%;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支出增加。

  一页是“减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1.6亿元,下降2.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3%;全年累计“退减免缓”税费1323.5亿元,资金规模之大、受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收与支的安排,加与减的变化,传递出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也透露出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

  一个个数据折射出河南省财政系统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政策靠前发力、更加精准、更可持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靠前发力 稳住经济大盘

  2023年首个工作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传递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022年河南省经济总量有望跃上6万亿元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高于全国、排名大幅前移。“飘红”的数据背后,离不开河南省财政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把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突出位置,释放政策红利,“真金白银”直达企业,“放水养鱼”涵养财源,有力提升发展底气和信心。

  减税降费“套餐”分量足。积极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累计“退减免缓”税费1323.5亿元,其中留抵退税983.5亿元,惠及企业4.8万户,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六省第一位。

  对冲疫情“暖心”举措多。一方面防控并减轻疫情影响,河南全省安排疫情防控资金239.4亿元,支持患者救治、核酸采样屋配置、移动核酸检测车购置、医务人员工作补助等政策有效落实,又挤出80亿元补助资金,帮助因疫困难群众和基层政府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全力加快复工复产,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财政激励政策,5.8亿元奖励资金首次直接拨付至4043家企业;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延期扩围、应减尽减、免申即享,全省共减免租金14.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8万户。

  企业融资有门路。积极运用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省级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等“五个方案”,全年为4800余家中小微企业实际融资631.2亿元,助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59.9亿元,支持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

  政府投资有力度。全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48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和PPP模式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1.2万亿元,省管金融企业累计投放资金超1万亿元,支持“三个一批”等重大项目早开工、快投产。

  握指成拳 保障“十大战略”

  没有“十大战略”这个“四梁八柱”,现代化河南的大厦就无从立起。河南省财政合理运用政策工具,重心不转移、频道不更换,预算安排有力有效,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强力支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澎湃发力。河南省科技支出411.1亿元,增长24.9%,高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6.1个百分点,其中省本级科技支出85.9亿元,增长40.1%。在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放权限、四自主”经费改革,进一步优化科研生态。推动组建河南创新投资集团,举办首届创新投资大会,“科技贷”全年为710家(次)科技型企业融资44.5亿元,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型。统筹资金73.7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机器换人”等一大批工业项目,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体系系统重塑。设立基础规模30亿元的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培育。

  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强美富”。河南省农林水支出1112.9亿元,增长9.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99.5亿元,53个脱贫县整合资金193.3亿元,连续6年在国家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安排125.1亿元,支持建成756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县域全覆盖,全年提供风险保障近1200亿元。统筹2亿元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新设总规模均达30亿元的“中原农谷”投资基金和河南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构建新型“政银担”联动支农机制,12个试点县为1.9万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度新增担保贷款34.2亿元。

  支持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河南省生态环保支出269.7亿元,持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河南省申报的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海绵城市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4项生态环保领域国家级试点成功获批,累计可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50亿元。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顺利履约,协议首期获得山东省生态补偿资金1.2亿元,稳步推进与山西省、陕西省生态补偿协议签订,省内沿黄九市一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

  步履不停 增进民生福祉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河南省民生支出784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3.7%,10件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基层“三保”得到保障,各项民生政策有效落实,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力保“三保”,确保基层平稳。严格落实“三保”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控、风险应急处置三项机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全年国家标准的县级“三保”支出整体财力保障倍数达1.78倍,基层“三保”得到保障。

  就业优先,端牢端稳“饭碗”。宋代风格的绫罗绸缎,仿明代式样的甲胄,安阳市四时汉文化体验馆馆主李利艳拿着18万元的免息创业贷款,购买了新款汉服和物料。安排4亿元对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财政全额贴息,带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超150亿元;统筹47.9亿元支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大对稳岗扩岗支持,全省减征、缓缴社保费67.2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0.7亿元……河南省财政夯实民生之本,持续加大重点群体就业资金扶持力度。

  社会保障,兜住民生底线。近几个月的低保进账,平舆县十字路乡农民秦雪立每一笔都记在心里:“虽然钱还是得省着花,但买药不成问题了,真是给我们解了大难题。”河南省城乡低保标准由月人均不低于570元、355元提高到630元、420元,并按每人210元的标准为困难群众增发了一次性生活补贴,孤儿、残疾人等生活补助水平稳步提升。

  灾后重建,共筑美丽家园。新乡市国省干线公路灾毁恢复重建项目S227跨黄河大堤段项目完工,道路重建、修复总长度168.5公里,受益人口达215.3万人。去年以来统筹的900亿元救灾资金已基本分配安排完毕,向亚投行成功提取贷款资金2.9亿欧元,有力保障了灾后重建工作开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同富裕。全省教育支出达1896.7亿元、增长6.2%,全省卫生健康支出1161.4亿元、增长14%,支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房地产纾困基金,积极争取中央2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致力于实现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式覆盖,既是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也能创造持续发展的经济空间。

  纵深突破 深化财政改革

  向改革要红利、向管理要效能、以安全促发展。河南省财政积极发挥财政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管理监督基础,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财政安全有效保障。

  河南省财政直管县改革平稳运行。将财政直管县范围由24个扩大至全部102个县(市),这是河南省实施分税制以来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财政体制改革。河南省财政直接向102个县市下达各类补助资金2995.8亿元、调拨库款2831.6亿元、下达中央直达资金1222.1亿元,分别占分配市县总量的61%、61.8%和60.9%,县市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推进政府过“紧日子”制度化常态化。“无预算,不支出”,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省级先后出台8个文件,修订完善会议费等30多项制度办法,出台19项支出标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切实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紧要处。

  财政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扎实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河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河南省率先进入财政票据无纸化时代。全省所有县区均实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集中发放,252个补贴项目累计发放资金537.9亿元、惠及群众2879万人。

  各类风险缓释可控。连续5年完成隐性债务化解计划,出台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校一策”推动省属高校化解债务,用好专项债券支持66家农信社和中原银行补充资本,筹资60亿元推动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强烈的忧患意识、极限思维,确保在高质量发展中财政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是中央对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明确定调,也是河南财政服务全省经济的着力点。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说,新的一年里,河南省财政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重点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改善民生,强化财政风险防控,以政策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助力我省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河南日报记者 栾姗 胡舒彤)

编辑:邓高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