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郑州经开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首次跃居中部三强 而立之年再造“新经开”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时间再次印刻下奋进的坐标。
新年伊始,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商务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23位,连续三年成为河南省唯一进入前30强的国家级经开区。
此次国家级经开区“大考”,首次采用新修订的考核评价办法,共设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发展质量五大类30项考核指标,是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的一次集中检阅。
榜单之中见变化。在国家级经开区最新“PK战”中,郑州经开区在中部地区排名首超武汉经开区、长沙经开区,由第5位跃升至第3位;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27家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由第10位跃居第8位。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下,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郑州经开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走出了一条高位进阶、逆势突围的跃升之路。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首次跃居中部三强,郑州经开区为什么能?“踏上高原攀高峰”,在高起点上谋求新突破,郑州经开区靠什么?
排名怎么看
“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站排头”
发展,是一步接一步的奋斗。
“疫情三年,郑州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从第47位跃升至前30强,从稳居30强到跻身中部三强,三年跨了三大步。”商务部驻郑州特派员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如是评价: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局面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下实现连年跨越,说明郑州经开区的发展潜力大、韧性强。
在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商务部认定郑州经开区在产业集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进出口总额、绿色发展、土地开发利用率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成倍增长,增速居全国前列。当前,郑州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300亿元,迈向了动能不断积累、潜力加速释放、后劲日益增强的新阶段,站在了历史发展的高点,也站在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起点。
高质量发展的大潮,呈现的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必须“逆水行舟用力撑”,否则“一篙松劲退千寻”。
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演变,各种发展机遇的“窗口期”转瞬即逝,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置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竞技场”,郑州经开区始终保有只争朝夕、竞进拼抢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对标先进,才能认清不足;对标先进,才能追赶超越。于郑州经开区而言,每一次排名的跃升,都是锻造优势、弥合差距、提质进位的过程。
“从全市产业显示度上看,发展质量和首位度亟待提高;从产业发展上看,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从对外开放看,尚未最大化发挥开放要素叠加优势,实现枢纽经济核心价值;从创新驱动上看,缺少高能级、强支撑的创新平台。”近年来,郑州经开区站在“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站排头”的高度,纵向对标东部一流开发区,横向对标中部地区开发区,全面审视发展,把握大势、补齐短板,在对标选优中向更高目标看齐、朝更高定位进发。
发展没有坦途,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郑州经开区的机遇在哪里?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时和势在奋进的经开。
从发展大势上看,国家级经开区作为产业集聚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郑州经开区在郑州“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中担当着勇挑大梁、奋勇争先的使命责任;郑州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郑州市比重接近30%,是郑州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核心支撑区,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部署,推进经开区与中牟县合作共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从自身优势上看,郑州经开区人均GDP达36万元左右、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万元,稳居河南省第一;集聚规模以上企业838家、超百亿企业14家、纳税超亿元企业24家,是全省十亿、百亿级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区域,拥有上汽、郑煤机、宇通、富泰华、中铁装备、海尔、安图生物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郑州经开区是河南省“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的主要载体,成为我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和改革创新政策以及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国际陆港、中欧班列(中豫号)、口岸等开放要素叠加优势在全国少有,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
“目前,郑州经开区正处于蓄势待发、乘势而上的历史最好时期。”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小虎满怀信心地说。
成绩哪里来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拼出来的精彩”
奋斗赋予时间以意义。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在郑州经开区这片土地之上,每天在发生着什么?
1000多辆整车从上汽乘用车、东风日产、海马汽车、宇通的总装车间陆续下线;近万台空调、热水器由郑州海尔制造;30多万单跨境电商货物进出经开综保区,中欧班列(中豫号)来往奔忙;100多万件包裹可经京东物流郑州亚洲一号等智能物流园区处理……
所有的只争朝夕,为的是日新月异。郑州经开区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坚持“产业+创新+开放”多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制造立区、创新兴区、开放强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不断跑出“加速度”。
——坚持“制造立区”,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产业是发展之基。郑州经开区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支撑,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代表的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初步打造以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在提档升级。“真没想到,在政企双向奔赴中,一个个‘河南速度’‘郑州速度’‘上汽速度’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深有感慨:以整车厂、发动机厂为链主带动数十个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在此陆续布局发展,郑州已成为上汽乘用车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上汽产业布局最多、最完整的城市,累计投资超200亿元,产销汽车超过130万辆,创造产值近千亿元,年整车出口规模保持10万台。
目前,郑州经开区拥有上汽、海马、东风日产、宇通4家“链主企业”,7家专用车厂,日立化成、精益达等配套零部件企业131家,形成了130万辆整车产能,占河南省产能70%以上,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聚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发展趋势,布局新能源整车、储能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形成了新能源整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新能源渗透率、本地化配套率、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加快布局,宇通组建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成为郑州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核心支撑。
装备制造业在优中提质。郑州经开区集聚了郑煤机、中铁装备、海尔、富泰华等一批行业龙头,郑煤机是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成套化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郑州海尔建成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基地,成为全球首座热水器“灯塔工厂”。
现代物流在提质增效。“12点前下单,下午就收到了货。”在郑州,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极速购物体验”。而这背后,所支撑的正是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物流枢纽能级的持续放大。
在郑州经开区,“物畅其流、货通天下”是有底气的。国家首批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相继获批,集聚普洛斯、京东、顺丰、九州通、“四通一达”等4A级物流企业21家,建成仓储面积800多万平方米,重点发展医药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等高附加值业态,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2300亿元,构建了以陆港型枢纽为引领的高能级、多层次的现代物流体系,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加速转变。
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方能赢未来。以2022年为例,郑州经开区共实施项目382个,计划总投资246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33亿元。其中,上汽发动机二期等148个项目开工建设,上汽发动机一期、宇通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6个项目竣工投用;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启动驻地招商,全年签约项目54个、签约金额902.3亿元,高质量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坚持“开放带动”,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的发展。越开放就越发展,越发展就越开放。郑州经开区充分发挥“枢纽+物流+开放”的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开放体系,放大开放效应。
东联西进、融通亚欧,“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越来越平稳畅通。加快建设中东部地区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年开行中欧班列(中豫号)2000班以上,业务覆盖欧盟、中亚、俄罗斯及亚太地区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
物汇中原、E贸全球,“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越来越高效便捷。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规模化运营,全球汇总部基地港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年交易额近500亿元。
陆海相通、一单到底,“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越来越通达顺畅。功能完备的铁路一类口岸和汽车、粮食、邮政等指定口岸,通过多式联运和业务创新,实现了与沿海港口的高效衔接,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2022年,海铁联运到发2.8万标箱,同比增长156%。
一个个开放平台“叠加赋能”,助推郑州经开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目前,在郑州经开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54个、国内500强企业70个、外商投资企业达100多家。2022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53亿元,同比增长9.2%,引进境内域外资金49.5亿元。
开放已成为郑州经开区的鲜明标识和亮丽主色。郑州经开区坚定走好“枢纽+开放+产业+平台”发展路子,变“流量”为“留量”,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加速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全力打造全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让河南在与世界携手中更加出彩。
——坚持“创新驱动”,动力活力持续释放。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今日之郑州经开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创新人才。
为创新,郑州经开区拼了!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功能区以及郑州市“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科创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经开区聚集科技型企业876家,高新技术企业299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376家(国家级14家、省级138家),博士后科研平台15个,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8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7%,技术合同成交额成倍增长、突破50亿元大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14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
打造高端研发平台,深度赋能产业发展。安图生物获批组建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近五年来落户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煤机、安图生物分别获批建设河南省煤矿智能开采装备产业研究院、体外诊断产品中试基地,建设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河南卫华机械工程研究院,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实现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全覆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和高端装备2个产业集群纳入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拼的是人才。目前,郑州经开区规上企业汇聚专业技术人才5.6万人、高技能人才2.2万人,累计入选国家、省市各级人才工程431人,“人才领着产业走、人才陪着产业长、人才奔着产业来”的全新格局在加速形成。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郑州经开区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的产业链体系,让更多技术、产品迈向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努力在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中起高峰。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对标先进、追赶超越,郑州经开区是有条件、底气和信心的。
当下如何干
“在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发挥好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
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发展的篇章不断更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经济社会全面修复的一年,也是郑州经开区建区30周年。
每一次历史性的抵达,往往也意味着开创性的进发。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郑州经开区谋定而动、落笔成势。
东至东四环,西至经开第八大街,南至经南三路,北至陇海铁路,在这方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经开区块内9平方公里的合围区域,全球汇总部基地港项目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建设,最大限度吸引全球经贸领域的业态、企业、品牌、贸易、物流、资本、数据、人才汇聚河南,真正实现“全球汇”。
高位突破,每一步跃升都是新的崛起。
而立之年再出发,一幅新蓝图正在铺展:郑州经开区提出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域战新化转型、服务业向全域高端化提质、经开区向全域数智化提升,打造“智造郑中心、开放豫门户”,实施“四大工程”,建立“多个战略支点”,再造新经开、铸就新辉煌。
在郑州乃至河南的产业版图上,郑州经开区扮演着重要角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奋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郑州经开区着力夯实产业支撑,做强千亿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3000亿级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5000亿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万亿级智慧物流产业集群等四个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产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跨境电商、直播经济、平台经济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及新消费产业集群两大千亿级新经济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园、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园、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N个百亿级产业园。
既要“操其要于上”,也要“分其详于下”。郑州经开区突出战略重点,把实施“四大工程”作为提升产业能级、推动经济转型的主抓手和硬支撑,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实施六大重点产业培育工程,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生物医药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及新消费等六大产业,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供应链、强化要素链、完善制度链,推动“五链”耦合,打造支撑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六大板块打造工程,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商务区板块、滨河新城核心板块、物流园区核心板块、祥云板块、圃田生态新城板块、中牟合作共建区板块等六大板块高水平集中连片开发,布局新基建、引入新项目、发展新业态,加快塑造城市形象、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工程,加快推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载体等十个投资超3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道路绿化、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撑带动主要板块开发和主导产业培育,千方百计强投资、稳经济。
——实施十大招商项目引育工程,按照“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服务为本”的思路,聚焦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基地项目、盒子智行科技新能源整车项目等10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滚动更新全区项目储备库、客商资源库,构建以省市政府为引领、驻外机构为窗口、中介机构为桥梁的“三位一体”联动招商网络,专人负责、定期跟踪、动态管理,全力招大引强、延链补链。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郑州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主会场设在经开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的大幕再一次拉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达强劲运转起来。郑州经开区以竞进状态和拼抢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勇争先挑大梁。
时势催人进,唯有勇毅行。以建区30周年为契机,郑州经开区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全面开展“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全力实施“四大工程”,发挥好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实践,向着“‘十四五’提前迈入全国经开区前20强”的目标努力奋斗,在郑州“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征程中干在先、走在前。
新的征途,呼唤新的进发;新的篇章,开启新的书写。(王延辉 魏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