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联合国破局出圈探秘
来源:河南日报  |  2023-03-17 14:13:47

  原标题:惊艳世界的罗山,究竟有多美——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联合国破局出圈探秘

信阳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联合国破局出圈探秘

远眺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怀强 摄

信阳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联合国破局出圈探秘

放归野外的朱鹮在水面捕食嬉戏。

信阳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联合国破局出圈探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杜堰河鹭鸶湿地自然保护区。 罗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信阳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联合国破局出圈探秘

当地中小学生来董寨观鸟。

信阳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联合国破局出圈探秘

白冠长尾雉在林间起舞。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3月5日,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22年12月,由中国领导和推动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最具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在这次会议上,信阳市罗山县作为全国唯一受邀县(区),县长余国芳向世界各国代表详细介绍了打造生物多样性样板并展示了构建万物和谐共生的生物多样性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罗山惊艳亮相,让世界瞩目!

  “东方宝石”惊艳世界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3月14日,走进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林,洒在碧绿的田野上。一只朱鹮从河谷湿地中飞起,长长的尖嘴叼着一只泥鳅,朱红色地翅膀优雅地在长空留下一抹惊艳。

  有着鸟中“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2007年起在这里安家,罗山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朱鹮迁地保护和再引入野化放归地。从那时起,董寨建起朱鹮繁育中心,投巨资用于朱鹮的繁育、野化、放归等科研和保护。

  与朱鹮一起,从陕西洋县迁来安家的,还有国内著名的朱鹮保护和繁育专家黄治学。16年来,在黄治学的带领下,董寨人工繁育出朱鹮280只,分六批野化放飞127只,野外繁育出飞幼鸟360只,朱鹮子三代以后幼鸟相继出生,野外种群存量超过400只,呈稳定发展趋势,具备了自我繁衍扩群能力。朱鹮野外分布数量及范围不断扩大,扩散到周边3省6市十几个县区。

  董寨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朱家贵自豪地说:“朱鹮的成功繁殖、野化放飞及生存领域的持续扩张,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突出的最好例证。”

  经国家批准,董寨先后分5次,向四川峨眉山、郑州、浙江杭州、湖南汉寿和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迁出朱鹮58只。从迁入到迁出,“吉祥鸟”朱鹮成为人类拯救保护濒危鸟类的成功典范,作为中国亮丽的生态名片,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22年12月18日,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河遇中原”主旨论坛上,继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洛阳市常务副市长孙延文之后,余国芳站上世界的演讲台做主旨报告,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罗山实践。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潘茂盛,随后也向世界各国代表分享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董寨”的经验和做法。

  “鸟类天堂”全民守护

  南枕大别山,北临淮河水,罗山山环水绕,钟灵毓秀。优越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中部地区的“基因库”,境内分布有高等植物189科1903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26种,鸟类334种。

  1982年,河南省批准建立以白冠长尾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董寨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罗山成为“鸟类天堂”。1983年,董寨率先开展白冠长尾雉的人工饲养繁育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5年1月,高中没毕业的郭广森,接过干了半辈子林场工人的父亲郭瑞林手中的锹镐,成了董寨自然保护区白云管护站的护林员。

  38年来,郭广森守着这片“鸟类乐园”,看着儿子郭明鹏在这里出生、长大,考走上大学又“飞”回大山。如今,老郭的孙子郭本研已经7岁了,小家伙从蹒跚学步开始,最喜欢的就是跟着爸爸、爷爷进山喂鸟。老郭父子也成了中国摄鸟圈和爱鸟人中的名人,无数人通过他们,来到大山深处观鸟、护鸟、研究鸟、拍摄鸟。

  38年来,这里白冠长尾雉的野生种群发展达3000只以上,罗山因此被誉为“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不到罗山董寨,不算爱鸟达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各地赶来,欣赏这里以白冠长尾雉、朱鹮、蓝翡翠、发冠卷尾、仙八色鸫等明星鸟为主体的人林相依、人鸟和谐的动人景象。

  罗山因势利导发展观鸟经济,引导全社会爱鸟护鸟,群众自发成立观鸟联盟、社工协会等6支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达5万多人,形成公众参与,专家、协会、企业、志愿者高频互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常态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宣传。

  在罗山县城闹市中有一片湿地,生长着上百亩素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的水杉,林中栖息着上万只十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甚至有大白鹭、苍鹭、绿鹭等世界濒临灭绝的鹭鸶品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马超德博士称赞“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鸟与人相处的距离如此之近、密度如此之大”。

  余国芳坦言,为了守护好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县里在此规划了杜堰河鹭鸶湿地自然保护小区,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联手护卫,群众自发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和鹭鸶湿地保护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这里设立“中华鹭鸶保护地·罗山”项目,点面结合、防治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在罗山形成,实现土地、山林、鸟类、水域全覆盖。

  “生态宝库”世界共享

  总面积4.68万公顷的董寨自然保护区,涉及灵山、铁铺、彭新、山店、朱堂、青山等6个乡镇,设有3个科研单位、7个管护站和15个管护点。

  管理局科技宣传股股长裴国政一路带我们跋山涉水、绕村入林,像行走在自家田间地头一样。家住山东烟台的裴国政,三年前大学毕业来信阳旅游,恰好遇上当地事业单位招聘。一眼就爱上罗山的他当即报名应考,顺利成为这里一名自然保护和鸟类科研工作者。

  我们的汽车沿着蜿蜒的小路在山林间穿行至七里冲管护站,恰好遇见巡山回来的站长赵勇和鸟类环志站副站长张俊峰,二人手中都拿着一个黑布袋子。

  打开布袋,露出了里面装着的二次撞网被捕获的黄腹山雀和画眉鸟。记录环号、稳重、测量、采集咽拭子……给两只“精灵”耐心细致地做完“体检”,来到院中把手一扬,小鸟又欢唱着飞回山林。

  “我们正在配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郑爱华团队完成关于鸟类活动的科研项目。”赵勇解释说。

  1968年,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先生指导成立了专门的鸟类科研机构,至今董寨自然保护区已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科院动物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的研究合作关系,这里成为国内外鸟类专家最爱的教学、科研基地。通过合作带动,董寨自然保护区也培养出鸟类保护专家30多人,取得科研成果27项,科技进步奖8项。

  “万物和谐共生,成果世界共享。”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山县委书记周哲表示,罗山已将董寨打造成为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物种繁衍驯化及科普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宝库”,取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功实践,向世界呈现着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河南日报记者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编辑:邓高靖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