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新华社郑州7月1日电(记者 双瑞 史林静)位于河南东北太行山脚下的汤阴县,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岳飞庙就立于川流不息的市井之中。盛夏时节,前来领略千古名将精忠报国之志的游人络绎不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023年春节期间,一部电影《满江红》,再次唤起人们对这位900多年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兴趣。
记者近日走进汤阴,领略岳飞故里的今昔。
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岳飞曾多次征战辽金,保家卫国。为彰显精忠报国精神而修建的汤阴岳飞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入园参观人数达日均2000多人次。
公元1127年,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爆发,年少的岳飞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相传,临行前的晚上,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勉励岳飞从戎报国。《宋史》记载:“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岳母把‘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儿子背上,是出于对爱国情怀的真诚宣示和殷切希望。”岳飞纪念馆馆长许素婷说。岳母刺字,这个被写进教科书的事迹,如今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人为国家奉献赤子之心、书写报国之志。
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庙参观(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距离岳飞庙不足一百公里。
打扫完大儿子肖思远的房间后,刘利霞把门轻轻带上,这个房间她很少上锁,“闲下来的时候总想进来坐坐”。2020年6月,24岁的肖思远,面对外军的侵略挑衅行径,顽强奋战、不失寸土,用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肖思远的母亲刘利霞接受记者采访(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2022年9月,时隔两年多,刘利霞再送小儿子参军报国。“孩子自己的决定,当父母的不能拦着,也不能拖后腿。”临行前,刘利霞只叮嘱了句“好好锻炼,不怕吃苦”。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肖思远写在战地日记里的一句话,如今被印刻在村文化广场上,白墙红字,格外显眼。来往的村民、放学的孩子,每个经过此处的人多少都会停留片刻。
据当地武装部门介绍,肖思远牺牲后,报名参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青年甚至强烈要求到边疆放哨站岗。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悠悠千载,唯念英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站在岳飞雕像前,安阳市龙安区龙文学校二年级的学生集体诵读《满江红》。满江红,这个原本普通的词牌名,也成为中原人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
游客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纪念馆参观(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回溯历史,中原地区一直激荡着家国情怀、厚植英雄基因,从岳飞到抗日名将吉鸿昌、杨靖宇、维和英雄申亮亮、戍边战士肖思远、王焯冉……‘精忠报国’是中华民族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许素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