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写意中国丨被汉语“圈粉”!外教伊斯曼:学习中文让我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大河网讯 15年前,一位来自索马里的非洲小伙来到中国,开启了自己的汉语学习之旅;15年后,他不仅成了一名“中文通”,而且还在中国开创了一份自己的教育事业。
他叫伊斯曼(Abdilahi Ismail Abdilahi),目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是该校的一名外籍教师。来中国前,除了精通母语索马里语外,他还学习了英语和阿拉伯语。在伊斯曼眼中,汉语与其他语言不同,不管是复杂难记的字形,还是多变难拼的音调,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Are you learning Chinese?”伊斯曼常常用这句话来代指难度较高、不易完成的学习任务。
10月19日,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来自40余个国家的380余名嘉宾齐聚安阳,伊斯曼就是其中一位。大会举办期间,大河网记者结识了这位谦和有礼、温文尔雅的非洲小伙,并聆听了他的“汉字故事”。
也曾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徘徊
和其他到中国留学的留学生一样,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和热爱,伊斯曼选择了汉语言专业。“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汉字其实是‘解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这一发现一直激励着我,一定要把中文学好,去认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交谈期间,大河网记者从伊斯曼的话中捕捉到他学习汉语的初心。
伊斯曼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前拍照留念
但学好中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的路上充满荆棘。起初,伊斯曼学习中文的过程并不顺利,他也曾打过“退堂鼓”。“我曾不止一次对我的哥哥说,自己不想学习汉语了,因为汉字很难记、很难读、很难写,我学不会,但是他不同意我半途而废。”在哥哥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伊斯曼反复练习汉字书写、不断积累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学习后,我的汉语慢慢变好了,我开始会写、会听、会读。”伊斯曼自豪地说。
回想起学习中文的过程,伊斯曼感慨颇深,他说:“我很羡慕现在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因为在我学习汉语的时候,还没有发达的电子工具辅助学习,手机也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所以要想学好汉语,必须要勤奋。现在得益于层出不穷的学习工具,汉语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在校期间,电子版的汉语词典是伊斯曼学习中的得力助手,他常常去图书馆,在那里找一个安静的位置,一学就是一整天。
“感谢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们,以及陪伴我学习的同学们,是他们让我在坚守初心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个有毅力、有恒心的自己。”相比于遇到的困难,学习中文过程中的收获,让伊斯曼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学一些汉语知识。
汉语带他“解锁”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闭幕后,伊斯曼给大河网记者分享了他在本科学习期间所写的一篇汉语作文。从字里行间,大河网记者看到了一个爱功夫、爱中文、爱读书的非洲小伙。
伊斯曼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在索马里,有许多人是功夫演员成龙的‘粉丝’,我也不例外。我从小就看过许多成龙主演的功夫电影,那时候,我误以为所有中国人都会功夫,所以来中国前,我的朋友叮嘱我一定要小心。”伊斯曼向大河网记者讲述他儿时的趣事,“成龙的电影大多为动作片,拍摄难度大,但是成龙不怕困难,从不抱怨。除此之外,成龙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帮助了许多人。”伊斯曼滔滔不绝地向大河网记者讲述自己偶像的故事。敬业、善良、真诚……伊斯曼从这位中国功夫演员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
伊斯曼身穿汉服体验书法
受父亲影响,伊斯曼从小便读过不少书籍,尤其是对人物传记类的书籍爱不释手。“读一本人物传记,可以在一天内读完一个人的一生。学写中文后,我读了许多关于中国文人的传记,其中就包括记录大文豪鲁迅家庭生活的书籍,从书中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中国亲子关系。”伊斯曼认为,文字背后记录了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和生活史。透过一个个方块字,这位爱读书的小伙子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积淀。
伊斯曼在安阳参加论坛
距离第一次来中国已经15年了,伊斯曼越来越了解中国,也越来越喜欢中国。“虽然汉语很难,但我会坚持学下去,把汉语学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文、读懂中国。”说起中国、聊起中文,伊斯曼真情流露。“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到中国学习汉语,他们认为中国发展得很快,而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一定会颠覆人们的想象。”伊斯曼感慨道,他之所以可以在中国求学、工作,也得益于家人的支持。
东方文化符号在海外越“走”越远
从唐人街店铺的中文招牌,到国外中餐厅里的中文菜单,从附有汉字元素的工艺品,到印染有汉字元素的各类服装……伊斯曼说:“在非洲,汉字元素随处可见,但是对于大多数外国人而言,汉字只是古老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象征,他们并不了解汉字文化。”
因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伊斯曼第一次来到安阳,来到“中国文字的家”。他有感而发:“赴安阳参观以前,我并不能真正理解汉字的起源,但是现在我对中文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可见,只有深入学习中文,才能更好了解汉字文化;只有怀揣着对汉字的热忱,才能汲取更多汉字的知识。”
伊斯曼在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开幕式上拍照留念
提及汉字的国际传播,伊斯曼坦言:“共建‘一带一路’带动‘汉语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热爱中文、喜欢汉字的留学生来到中国求学,并在这里安居乐业。我们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座桥梁。”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全球81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000+大学,30000+中小学开设有中文课程,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累计学习和使用人数近2亿。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汉语的“朋友圈”正在全球不断扩大,而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数以万计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汉语让人才交流变得更加通畅,中国的发展也为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杨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