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右)为留学生玥婷介绍汴京灯笼 摄影 应丹丹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非遗灯笼张这项传统技艺,这些灯笼太漂亮了。我以前不知道中国的灯笼有这么多样式,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近日,在位于开封市理事厅街的汴京灯笼张彩灯展览馆,看着眼前形状各异的彩灯,来自俄罗斯的河南大学留学生玥婷(Borisova Anastasiia)连连感叹。
张俊涛(右)与玥婷共同制作灯笼 摄影 应丹丹
面对惊奇不已的玥婷,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从进门处的万眼萝灯开始,将汴京灯笼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娓娓道来。跟随着张俊涛的脚步,玥婷走过精致纷繁的木版灯画灯、缀珠灯、无骨花灯、宣纸走马灯、千手千眼佛灯,沉浸式感受蕴含在传统灯笼中的中式美学。
清末制灯工具展示 摄影 应丹丹
民国双层烛台展示 摄影 应丹丹
据悉,这座展览馆原是张家祖宅。2011年,张俊涛全家搬出老宅,将其改建为展览馆,展示传统竹骨花灯、无骨花灯、老式灯具……这座两层的小四合院里,楼上、楼下共悬挂100多个种类400多盏花灯,免费供人品评。
清代鸾凤和鸣灯台展示 摄影 应丹丹
千手千眼佛灯 摄影 应丹丹
随着开关一声轻响,展览馆二楼的十几个汴京灯笼开始有规律地旋转、摇摆起来,煞是好看。灯笼虽小,背后的匠心巧思却代表着数代非遗传承人的心血结晶。从创始人张太全到张艺广、张精业、张弘、张嘉义、张金汉、张俊涛,两百多年过去了,汴京灯笼制作技艺日趋精湛,样式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翻新。
执手铜油灯 摄影 应丹丹
矿石灯 摄影 应丹丹
张俊涛在传统制灯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作工艺,让传统文化瑰宝绽放出新的光彩。同时,他陆续开展了灯笼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传统汴京灯笼。2018年春节期间,张俊涛作为开封市文化代表团成员,远赴英国进行文化展示。2019年2月,张俊涛跟随“欢乐春节”河南省非遗展演团来到南非,再一次将自己制作的灯笼搬上国际舞台。
灯笼制作成果展示 摄影 应丹丹
汴京灯笼张彩灯展览馆自运行以来,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成了宣传非遗文化、开封文化的平台。“我很高兴,有玥婷这样的留学生到展览馆了解、学习传统汴京灯笼制作技艺。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朋友到这里来,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汴京灯笼的魅力。”张俊涛表示。(文 张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