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高新区建设又添新军(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新增7家,总数增至66家
强化开发区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功能,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1月3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河南省政府已批复依托洛阳伊滨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7家开发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这使河南省的高新区培育建设总数增至66家。其中,国家高新区9家,居全国第五位;省级高新区42家;省级开发区培育创建高新区15家。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要求,此次“扩容”将进一步增强高新区对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建设,不断加快促进我省高新区扩面、强基、提质、增效。”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何守法告诉记者,河南省已初步形成“国家高新区—省级高新区—省级开发区培育创建高新区”的梯次培育建设格局,高新区建设成为引领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作为加速聚集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高新区为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2023年12月初,在全省36个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中有20家是高新区,占比55.6%;全省8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均位于高新区。
从经济表现看,高新区的经济韧性强、活力足,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前三季度,郑州高新区GDP同比增长7.1%,增速分别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全省3.3个百分点;平顶山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0%;驻马店高新区完成税收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9.4%。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发展质量,高新区均走在全省开发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高新区肩负着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的重要使命。河南省此次新认定的7家高新区,均立足“高”和“新”,彰显各自特色和优势。
——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注重打造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
其中,洛阳伊滨高新区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为支柱的产业体系,集聚了中信重工、宁德时代、凯盛科技等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开封汴东高新区围绕智能装备、储能炭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以储能新材料、智能装备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沈丘高新区围绕钢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聚酯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区中园、园中园”建设;商水高新区持续在“补链、延链、强链”上做文章,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节能环保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创新生态环境良好,注重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能力建设。
例如,新乡红旗高新区注重创新创业孵化和创新生态环境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鹿邑高新区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初步培育出7个“区中园”和1个创客小镇“智慧岛”;平顶山石龙高新区成立了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专职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科技创新金融需求和科技金融政策指导等服务,创新创业氛围突出。
下一步,河南省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建设要实现“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能级再提升”的要求,支持指导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领带动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记者 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