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2024年河南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公布,洛阳昇腾人工智能实验室项目在列。
“实验室基于自主创新的AI算力,全链条布局‘风口’产业,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数字引擎’。”该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一期42P算力)自2022年9月运营以来,服务科研院所、企业等20多家,产出10项数据模型,涉及轴承、玻璃、高精度材料、焊接等质检领域,基本实现满负荷运营。
河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洛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创新落到产业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聚焦“四新一装备”
“风口”起舞向未来
新年伊始,洛阳项目建设“满弦开弓”。
1月7日,走进位于伊滨区的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只见约30万平方米的核心厂房已经封顶。在曲臂车的辅助下,工人们正在进行墙面维护安装,变电站、设施房、宿舍、食堂等配套用房也已封顶。
中州时代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李珂介绍,项目抢抓工期,合理划分作业区域,协调各种资源要素,全力冲刺2024年下半年投产目标。
作为洛阳紧盯风口精准招商、以创新引领发展的重大标志性项目,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按照“灯塔工厂”标准进行建设,将采用先进的超级智造产线生产“麒麟电池”。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打造全国有竞争力的年产值超1000亿元新能源电池基地。“目前,新能源产业园概念性规划方案已编制,招引产业链项目22个、总投资187.6亿元。其中,17个项目作为全省第十一期‘三个一批’洛阳‘开工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李珂说。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洛阳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洛阳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发展风口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加快重塑产业格局。
洛阳市委明确提出,要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为重点,着力发展“风口”产业,加快重塑产业格局,构建具有洛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洛阳LYC汽车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火热而又冷清”的生产场面映入眼帘——
火热,是因为订单饱满,生产线开足马力;冷清,是因为智能升级——人工传送升级为机器传送,肉眼检测升级为视频检测,两条生产线月产能30万套,每班用工只需数人。
该企业紧跟新能源汽车风口,展现“共和国长子”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生动图景,也彰显出老工业基地洛阳向“风”而行、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
坚持创新引领
提升发展动能和质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源。
1月6日,在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电子带厂生产线上,随着机器飞快运转,工人正忙着赶制芯片框架材料订单。
2023年,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
“正是科技创新催生了动力,激发了活力。”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曹旗文坦言,近年来,企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行市场化改革,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抢抓风口,每年研发投入4亿元左右,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调整奖励机制注重项目分红向一线研发人员倾斜,2023年公司新产品营业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其中,“洛阳轴承”“洛阳连接器”等屡屡建功,标注洛阳创新的高度。龙门实验室研发实现“龙门首跃”,周山智慧岛、伊滨智慧岛双双入列“省级”,见证洛阳创新的速度。
洛阳聚焦产业新赛道,强化创新引领,通过提升智能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智能检测设备等技术创新水平,在全国智能产品研发与制造上占据一席之地。
据统计,2023年前11个月,洛阳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8.5%。
洛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洛阳创新平台数量达3416个,其中107个进入“国家队”;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96%、连续5年领跑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强化集群思维
产业链集聚成势
光电元器件产业集群是洛阳市确定的10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光电元器件产业也是洛阳市谋划发展的重点“风口”产业。
在洛龙区,中南高科光电科技产业社区围绕中航光电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光电元器件产业集聚。
在洛阳高新区,中航光电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项目正加快建设。该项目将打造中航光电全球运营总部,为洛阳光电产业链发展提供新助力。
洛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市将强化集群思维,聚焦产业链关键环,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集群效应。
洛阳市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确定10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加快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
在产业链招商上,洛阳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产业链,一方面依托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等龙头项目引进配套项目41个;另一方面,依托产业链生态协同招商,引入投资58亿元的新能源材料及铝基新材料等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在延链补链强链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随着百万吨乙烯支撑国内一流的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快速构建,中州时代新能源基地助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形成。
据统计,去年,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46.9%,全市光电、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等7条产业链保持两位数增长,17条优势产业链营收达4200亿元。
风口产业链群全面起势,产业振兴动力澎湃,映照出洛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拼经济的干劲和态势,将为奋力实现经济“开门红”,不断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提供强有力支撑。(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吉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