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织牢织密殷墟安全防护网 共同守护中华文明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1-10 17:22:27

  近日,安阳市殷都区铁西路街道平原社区文保专职干部张鑫接到群众要挖开深埋的自来水管进行修理的电话后,第一时间上报殷墟管委会,然后踏着积雪直奔现场查看情况。在详细了解施工方案并确认不会对殷墟保护产生影响后,张鑫为施工方办理文物保护民生手续,准予其施工。“‘动土必报’已经成为殷墟保护区内居民生活的日常。”张鑫说,“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共同守护好中华文明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

  每天,包括巡防队员、村(社区)干部在内的360余名殷墟文物安全守护人穿梭在保护区内,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安阳市实施四级网格化管理体制,建立公安、协管、网格员等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投入1.2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空地一体”智慧安防工程,不断织牢织密殷墟安全防护网。

  安阳市重新修订《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让殷墟法治保障更加完善;出台《在安阳市范围内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前置实施方案》,从源头遏制工程建设对文物的破坏;成立殷墟遗址保护管理工作指挥部,建立安阳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公安局文物保护支队,并在安阳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设立文物执法大队,形成殷墟甲骨文大保护格局。

  新征程上,殷墟考古人初心不改、接续奋斗。“我们遇上了最好的时代,也有条件、有能力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表示,“从殷墟到大邑商,殷墟考古持续探究中华文明基因密码,不断有新的发现。”

  殷墟宫殿宗庙区内发现大型池苑遗址和大型夯土基址;殷墟内外的道路系统不断被揭示出来,多处铸铜、制骨、制玉、制陶等手工作坊实证甲骨文“百工”记载;洹北商城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商代早期郑州商城与商代晚期殷墟之间的空白;辛店遗址等聚落遗址先后被发现,拱卫在殷都的周围。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近16万片,有4500多个单字。

  设施完备的都城遗址、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区、围绕周边的族邑聚落、系统成熟的古汉字……殷墟考古从聚落考古、甲骨学、手工业及社会面貌等方面,不断发现和挖掘着殷墟文化的内涵价值,商王朝都邑——大邑商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的“悬赏令”曾引起不小的轰动。2023年11月30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布《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示》,创纪录的5项研究成果拟入选,甲骨文考释研究硕果累累。

  安阳市高水平、跨领域、全方位推进殷墟、甲骨文综合研究,筹备建立殷墟研究院,加快构建殷墟学学科体系;加强与北大、复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进殷墟多学科研究。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为甲骨学插上数字化翅膀,目前已进入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的迭代4期工程,着力建设世界甲骨文数据中心。依托“殷契文渊”数据支撑,该实验室不断优化、完善智能缀合技术,已成功缀合甲骨碎片64组,实现甲骨文物“再挖掘”;建立数字化全信息数据模型,最大限度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面貌。该实验室运用数字化技术赋予甲骨文物永恒的“生命”,为甲骨文研究和诠释带来革命性变革。

  “去年以来,我们已数字化全信息采集刻辞甲骨94片。”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回归’已从实验走向实践,散布世界各地和国内各博物馆的近16万片甲骨文物将有望‘回归’故乡安阳。”(文 张俊军)

编辑:张雨晴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