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才“强磁场” 释放新动能(两会聚焦)
回望2023年,河南的人才“成绩单”十分亮眼:6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全省人才总量突破1410万人,实现大幅增长……河南,正在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踏上新征程的河南,如何以招才引智提升创新驱动效能?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激荡思想,各抒己见。
招才引智,“千里马”竞相奔腾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漯河市郾城区着力以创新平台聚才、创新企业引才、创新课题育才、创新生态留才,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省人大代表,郾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占宾说。
郾城区以打造食品创新核心区为目标,倾力推进中原食品实验室、中原食品科创园和中原食品科创城一体布局、全速建设,集聚院士12名,组建了由专家领衔的24支科研团队,形成食品创新核心优势。通过人才科技带动,郾城区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益生菌单体生产工厂,挂牌了全国第二家、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转化平台,科研转化成果直接增加企业收入150多亿元。
“河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创新发展成效有目共睹,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以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为例,我们坚持豫籍学生联培、豫籍人才回归,成效十分明显,目前70%以上的人才都是河南人,以自身努力推动家乡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哈工大郑州研究院院长王广飞说。
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郑州研究院的代表,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聚焦河南“7+28+N”产业链群,助力河南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王广飞举例,依托哈工大深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研究院已引入金刚石、分布式光纤传感、特种机器人等数十项成熟度高、落地性强的待转化科研成果,正在积极融入河南产业链、创新链。
“构建‘产学研用孵’有机贯通、开放协同的人才引育机制,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育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释放了河南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招才引智的强烈信号,作为一家扎根河南的高科技企业,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省政协委员、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CEO林杰说。
中原动力搭建了一条招才引智的上下行双通道,坚持引进和培育人才并重。该公司创新成果丰硕,已拥有各类授权专利73项。林杰希望能够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更多成长快有实力的本土高科技企业,为各类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及待遇、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职业发展的平台,让企业成为接纳和培育广大优秀人才的蓄水池。
筑巢搭台,“金凤凰”有枝可依
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的难题,曾制约着不发达县市的发展。
省人大代表,鲁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锐建议,围绕解决科技创新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应探索“飞地引才、借力创新”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人才、高校院所等各方作用,有效破解引才困局;打造作用发挥平台,为企业与科研院校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出台“一揽子”返乡创业扶持奖补等政策,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河南实施‘1+20’一揽子人才政策,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人才发展平台广阔、环境优化。”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说,人才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人才的集聚对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进一步激活引才育才留才的“一池春水”?郝爱民建议,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鼓励更多青年才俊在科研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要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创优人才发展的大生态和用人单位的小气候,让更多“千里马”在中原大地竞相驰骋;要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建立人才服务窗口,加强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记者 师喆 周晓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