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水:“土特产”书写振兴“大文章”(百名记者大走访)
练集镇李庄村变蛋加工大户正在翻晒刚出缸的变蛋。
商水县刘新食品土特产专营店员工介绍自产自销的农产品。
“大爷、大娘,咱一定要把握住质量标准。您仔细看一下,这个灰灰菜我们只收它上部约4指长的嫩头和叶子,人家将其进行深加工后直接运往香港、上海等地的高级饭店……”近日,商水县平店乡程岗村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小中不厌其烦地向前来出售灰灰菜的农民讲解有关要求。
据了解,这种灰灰菜市场需求量很大,经济效益可观。郑州万邦及南阳一带蔬菜市场都有专门公司经营灰灰菜,他们以每公斤3元左右的价格回收,然后以每公斤5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收购来的灰灰菜先通过过筛、去杂、分拣、热炒、清洗等环节,再进行高温杀菌、过称装袋,最后压缩成小四方块,装入冷藏专柜发货。
“去年,我们一个多月销售灰灰菜20多万斤,合作社盈利8万余元,带动群众增收16万余元。”程小中介绍,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野生的灰灰菜明显减少。下一步,合作社计划重点推广大田种植,已与平店乡、袁老乡、化河乡、练集镇等乡镇60多名农户达成保护价敞开收购协议,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程小中说,灰灰菜购销季节性很强,40天左右就结束了,这只是他做的土特产生意中的一个小项目。他的主业是加工销售纯红薯淀粉传统手工制品,每年夏季兼做青稞芝麻叶回收蒸煮加工生意。该合作社销售记录显示,2023年销售纯红薯粉条、粉皮8万多斤,纯收入70多万元;销售芝麻叶1万多斤,纯收入20多万元。
“在程小中的带动下,全乡红薯种植面积达1300亩,粉条年产量100多万斤,产值1500多万元。”平店乡党委书记段文海表示,他们积极发挥特色产业资源优势,纯手工红薯粉条、小磨香油、柴鸡蛋、香菇等优质农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下一步,该乡将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把全乡的土特产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和平店乡一样,黄寨镇、姚集镇的小蜜薯已经形成规模,黄寨镇建起了万亩蜜薯产业园;胡吉镇、化河乡的红薯粉丝、粉条闻名遐迩;练集镇的变蛋不仅占领了当地市场,还在网上打开了销路。“我们镇的闫桥村是传统手工变蛋的发源地,有20多年的加工历史,仅李庄村就有变蛋加工大户10多家……”练集镇党委书记刘风雷如是说。
累得满头大汗、正往大卡车上装变蛋的李庄村村民李国民一脸兴奋:“俺一年加工变蛋400多万枚,通过黄淮农产品大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20多万元。”
其实,在商水县说起做土特产生意,最有发言权的当数一土特产龙头企业负责人刘建新。他从事餐饮业多年,曾经荣获全国烹饪大赛金奖、河南省“十大金牌名厨”称号。2017年刘建新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了河南刘新食品有限公司,现经营有鸡内金焦馍、菌菇牛肉酱、石磨面粉、杂粮窝窝头、有机芝麻叶、小磨芝麻油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我们每年销售特色农产品8万多件,广受客户的赞誉和好评。公司还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捐赠慰问金45万余元。”刘建新说。
商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前进介绍,近年来,该县坚持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导向,全力做好土特产带动乡村振兴“大文章”。新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110多家,新增加种养大户170多户;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培育出了“邓城猪蹄”“固墙手擀面”“爬头河双黄鸭蛋”等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记者 王辛泉 韩瀚 马治卫 通讯员 赵永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