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车”减负让“小马”快跑 河南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来源:河南日报  |  2024-07-23 09:44:55

  原标题:我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为“大车”减负 让“小马”快跑

为“大车”减负 让“小马”快跑 河南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安阳市文峰区大寺前社区在培训居民制作凉皮。受访者供图

  行政村和社区门口挂的牌子少了,基层干部的微信工作群少了,群众需要开证明的事也大幅减少了。

  从2023年开始,河南省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一方面壮大基层力量,一方面从体制机制上为基层减负,使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花在办实事、解民忧上。

  近日,记者到安阳、鹤壁、信阳和开封等地的村庄和社区,了解基层治理新思路、新做法,感受基层治理发生的新变化。

  摘牌

  治理“牌子乱象”

  7月19日,记者走进安阳市文峰区西大街街道大寺前社区,只见门口只挂了3个牌子,分别是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

  社区党支部书记曲存香说:“以前,挂牌最多时,挂了大大小小16个牌子。如今,牌子少了,门口敞亮了。”

  为什么挂牌那么多?一些基层干部反映,部分上级部门开个会、下个文,然后就到基层挂牌,美其名曰“责任下沉”,自己当“甩手掌柜”。基层无力拒绝,只能听之任之。

  过多的牌子给基层工作增加了负担,随之而来的各种打卡任务、文山会海消耗了基层大量的时间精力。一位基层干部说,诸如消防安全、食品监督、燃气安全排查等,专业性很强,基层根本没有能力做。

  河南省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说,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下移”的改革实践中,责任和事权向基层扎堆转移,出现村级组织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小马拉大车”现象,结果基层干部人累心疲,基层组织也无法灵动运转。

  为破解这一难题,河南省规范统一、精简标识标牌,为村级组织松绑减负,编制了《河南省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挂牌指导目录》,明确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悬挂标牌(标识)控制在6块以内,综合服务设施内部确定10个便民标识,并对悬挂的标牌标识逐一规范名称、式样,统一悬挂位置。

  淇县朝歌街道西坛社区2023年共摘掉牌子99块。社区党支部书记侯德新说,能不能为社区群众做好服务,关系到群众能不能安居乐业,关系到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摘掉许多牌子后,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到居民家中走访,拉近与居民的关系,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地处县城中心地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老化问题,2024年6月社区出资对损毁严重的两段道路重新铺了柏油,赢得居民广泛赞誉。

  退群

  治理“指尖形式主义”

  安阳市殷都区相台街道枫林水郡社区有12名工作人员,管理9个小区,因此,原来工作人员除了加入一个社区工作群外,还要加入每个小区的居民群。这样,每个人至少有10个微信工作群。

  其实,9个小区各有一个人分工负责,但是群里一旦发指令,与自己分管小区没有关系的工作人员也得回复“收到”。

  2024年社区优化微信群,每个工作人员只需要加入社区工作群和自己分管的小区居民群。社区党支部书记冉静说,群少了,大家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劲头高了。

  过去,社区居民乱拉“飞线”给电动车充电,既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冉静2024年4月就任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协调,在小区新建40个充电棚,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题。

  一个社区干部感慨地说,当初设立微信群是为了工作便利,没想到这么快就异化成新负担,基层干部变成了“低头族”。微信工作群多,每天查收消息和发布消息占用很多时间,有时候深夜还在接收、回复群消息。因群信息太多,有时反而漏掉了单位安排的重要工作。

  针对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河南省各地坚持清理和整合并用,从微信群“瘦身”入手,整合各类信息化平台,解散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微信群,让基层干部职工的手机“变轻”,避免不必要的“打扰”。

  一位基层干部说,以前有很多群,各级领导都在群里,如何发言伤透脑筋,如今再也不用为发言绞尽脑汁了。以前群里信息轮番轰炸,现在是干货多、废话少,多亏了这次清理整治。

  “一些必要的工作群还是需要的。”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金明池街道金康社区党委书记刘芳说,关键是要通过这些群,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队作用,真正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为居民办好实事。

  金康社区有9个生活小区,都是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曾经有8个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很多居民私搭乱建、乱垦地种菜,小区脏乱差。2018年,刘芳到这个社区工作后,首先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的违章建筑,并引进物业公司加强对小区的管理。她说,如今基层负担轻了,今年将花费大精力,重点解决居民反映的两个问题:一是治理飞线,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二是众筹资金,对120户顶层居民修复可能漏水的楼顶。

  减证

  压减证明事项

  走进鹤壁市淇滨区九州街道书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只见工作台旁立着一个标牌,上面张贴“鹤壁市淇滨区村(社区)事项清单”,明确32项需要干的工作事项。社区党支部书记苏振说,有了这个清单,社区和居民都明白了社区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避免在不该干的工作上耗费精力。

  “到居委会去开个证明。”过去,但凡遇到点事,居民需要出具“证明”材料,居委会一般都会“被点名”,而且开的证明内容,也千奇百怪。

  一位社区干部说,以前开啥证明都找社区,比如亲属关系证明、是否犯罪证明、是否有精神疾病证明等,这些内容社区根本没有能力证明,但对方说“只要有社区的章,就管用”,平白给社区增加负担。

  为此,河南省编制了《河南省村级组织证明事项指导目录》,明确村级组织应当出具的证明10项,取消不应出具的证明26项。同时,编制《河南省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目录》,明确村级组织主责事项7类30项、协助事项9类36项、负面清单4类24项。这些省级指导目录的科学制定,为市县两级提供了工作依据,为全面完成减负赋能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这些目录,村里就能积聚力量,聚焦主责事项,解决群众最关切的事。”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何湾村党支部书记付业军说。

  何湾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但这个村一度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也是空白。付业军上任后,请专家编制了村庄规划,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如今,已入驻26家仓储物流企业,村集体年收入也超过30万元。

  为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近日制定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37项重点任务,持续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目前,全省此项工作进度已完成99.3%,清理各类不在目录内的标牌标识18.7万个。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内容复杂、繁琐,给基层减负、为基层松绑,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话题。河南省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说,治理“小马拉大车”并非一日之功,也难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全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更好地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记者 李运海)

编辑:张雨晴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