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安钢、安彩、安化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叫响全国。安阳逐渐形成经济依赖工业,工业依赖钢铁、煤化工的发展格局。
然而,走进新时代,安阳市经济发展的短板逐渐凸显: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74.7%,高耗能产业占比56.3%,其中冶金建材、煤化工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7%,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只有12.6%……
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制约着安阳市的发展。曾经粗放发展带来的巨大产能,如今却成为安阳市整体环境质量改善的沉重包袱。
安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客观形势、变化趋势、发展态势,坚持从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高度、从事关安阳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从造福人民群众的民生高度统筹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工作,坚定了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安阳市成立专班,每日研判、剖析高值热点污染成因,指导属地精准溯源、应急排查、立行立改;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周调度制度,每周聚焦解决大气攻坚1个至2个具体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每年听取安阳市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市纪委监委跟进监督,全力助推污染防治攻坚战;市攻坚办严格目标考核,实施生态补偿,严肃约谈问责,推进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压实县区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大格局。
雷厉风行 打出关停并转组合拳
安阳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彻底关停一批、治理一批、提升一批,为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让出资源。
2024年5月至6月,安钢2200立方米高炉、400平方米烧结机、6米焦炉圆满完成历史使命,相继关停,日均排放量从9.8吨下降到7.4吨,减排24%。这只是安阳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安阳市出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依据以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细致排查、及时督促、按期淘汰,确保落后产能动态清零。2024年以来,安阳市拆除高炉2座,停产高炉3座、转炉4座;拆除步进式烧结机2台,正在拆除半封闭式硅锰合金炉1座,实施全封闭升级改造2座;关停独立洗煤厂、燃煤石灰窑、非矿山配套机制砂企业近150家。
同时,安阳市聘请清华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的顶级环保专家,成立安阳市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23个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治理方案和达标技术路线,“一厂一策”开展企业提标改造和深度治理,有效控制了一氧化碳排放高值;聘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采取“师带徒”模式,通过监督监测、在线比对、工艺核查,对安阳市15家重点企业开展“环保诊治”,深化工业企业环保绩效评级,力争让更多企业进入AB级行列。截至目前,焦化、水泥企业93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和顺聚能源脱硫塔改造等16个重点治理项目已经完成。
钢铁行业是安阳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支撑,也是安阳市环保治理攻坚的难点痛点。安阳市坚持把实施钢铁行业资源整合作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赢环保治理攻坚战的重大举措,以推进实施沙钢永兴、凤宝特钢、亚新钢铁3家企业产能整合升级项目建设为牵引,全面推进安阳市钢铁行业的布局调整、产能整合、转型升级。目前,钢铁企业污染物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达到生态环境部超低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
着眼未来 推进绿色新能源产业布局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安阳市大力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培育绿色动能。
近年来,安阳市紧盯国家新能源发展政策,抢抓能源转型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和风电装备制造业,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2024年以来,安阳市新增风电、光伏并网装机规模28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17.9万千瓦。安阳市成功进入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初步形成涵盖从制氢、加氢到车辆制造、车辆运营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安阳市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指导企业厚植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健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绿色制造业,培育了一批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2024年上半年,安阳市新培育市级绿色工厂12个,创建省级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2个,新建省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1个。
如今,安阳市着力统筹发展与环保关系,立足本地实际,打造“12×5×9”先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矩阵;结合制造业基础,积极深耕拓展全省“7+28+N”产业链体系中的细分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途中全力以赴、加速疾奔。
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跨越奋进。安阳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之“效”、发展之“质”愈加显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明天更美好。(文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