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8-21 16:06:19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JPG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摄影 仝瑞勤

  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仝瑞勤):8月20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郑州市的大河村遗址,了解大河村先民“追星”的故事,探秘房基屹立5000多年的奥妙,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黄河文化的重要标识性遗址,大河村遗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探寻早期中国文化印记的重要窗口。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大河长虹”展厅.JPG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大河长虹”展厅 摄影 仝瑞勤

  从1972年首次发掘至今,大河村遗址已发掘30次。在2018年至今的第三阶段中,为配合遗址公园建设和“考古中国”课题研究,工作人员共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环壕、城墙和地震裂缝等重要遗迹,详细厘清了遗址的平面布局,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使得文明脉络越发清晰。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大河村遗址发掘现场.JPG

大河村遗址发掘现场 摄影 仝瑞勤

  据介绍,该遗址距今约6800年至3500年,包含仰韶、龙山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790米、南北宽670米,包含有围绕遗址的环壕、城墙、房基60余座和灰坑600多座、墓葬400多座。

  大河村遗址最为典型、最具特色的出土文物当数彩陶,数量众多、形态各异、色彩绚丽、图案丰富,标志着史前彩陶文化达到一个新高峰。举世闻名的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瑰宝——彩陶双连壶和白衣彩陶盆即出土于此。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彩陶双连壶(复制品).JPG

彩陶双连壶(复制品) 摄影 仝瑞勤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有一幅由实物陶片复原而成的图案,外圈有12个太阳,内圈有24处连缀成圈的三角形,对称分布,状如太阳光芒。

  早在6000多年前,生活在大河村的先民就已经开始“追星”了。日月星辰在他们手中幻化为太阳纹、月亮纹、彗星纹等星象图案,出现在一件件绚丽的彩陶上。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大河村仰韶文化彩陶纹饰.JPG

大河村仰韶文化彩陶纹饰 摄影 仝瑞勤

  这些星象图案展现出先民对宇宙、星空的认知和感悟,比殷商甲骨文的记载还早2000年左右,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历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大河村遗址也因此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彩陶盆.JPG

彩陶盆 摄影 仝瑞勤

  在大河村遗址,不仅能找寻到先民探索苍穹的符号,还可以看到数千年前大河村落的房基。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迄今仍保留着一方探坑,在灰坑、墓穴、窖穴之间,5000多年前的地基赫然可见。

  “几千年前的先民已经住上50平方米、带套间的三室一厅‘豪宅’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打趣说。据介绍,大河村先民以木为骨、以草为筋,拌泥砌筑建成后,用火内外煅烧整个房屋,像烧制陶器一样,用“木骨整塑陶房”建筑工艺造出来的房屋很结实。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各类陶器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各类陶器 摄影 仝瑞勤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聚焦大河村遗址 探秘“星空下的村落”_fororder_陶器展示

陶器展示 摄影 仝瑞勤

  令人惊奇的是,这座“豪宅”的地坪为多层铺设,经过火烤,与现代的混凝土如出一辙。“木骨整塑”的房屋结构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制,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近年来,依靠技术赋能,在VR眼镜、多媒体导览机、全息投影展示等“加持”下,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推出探秘之旅、考古体验、钻木取火、植物锤染、陶器工坊、屋从哪里来等研学课程,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已成为现代人的“社会课堂”,使游客能够在可观、可感、可及、可触间感悟博大精深的仰韶文化。

编辑:张雨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