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气凉爽。9月2日一早,在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罗陈村的芡实种植基地里,十余名采摘工人穿着橡胶背带裤,半个身子浸在水塘里,忙碌着用竹刀划破叶子、采摘芡实,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光山县罗陈乡芡实种植基地 摄影 雷爽
这片芡实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李军出生于1991年,是个地地道道的“90后”。2017年,怀揣着返乡创业造福乡亲的梦想,李军回到光山县罗陈乡,试种了50亩芡实。
“种植芡实并不容易,不仅要追肥、防治病虫害、除草、采摘,还要关注市场行情、对接企业找销路、找工人。创业像种植一样也有一个积累、生长和收获的过程。”李军说,开始时总是千难万难,但每当看到芡实成熟时紫色的花朵、金黄的果实,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消除了所有的疲惫。
在初试种植芡实收益10余万元后,李军又动员弟弟李林,共同规模化发展芡实种植,到2024年种植规模已发展到500余亩。常常是芡实刚采摘上岸,客户订单就到了,供不应求。
被问及为什么回到乡村?李军朴实一笑说:“多一个像我这样的‘新农人’回来发展农业、产业,留在村里的妇女、弱劳动力就多了一份就业机会,整个家庭的情况都会有变化。”
工人正在采摘芡实 摄影 雷爽
逐梦于希望的田野,李军带领农丰合作社把芡实产业越做越全、越做越“活”。合作社雇用了30多人,都是本地村民,每人每天能领到150元的工钱。
罗陈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化种植,建成种植、加工、销售基地,让药食兼用的“水中人参”芡实,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下一步计划利用闲置坑塘扩大芡实种植规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合作社统一供种、购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让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说起合作社的未来,李军很乐观。(文 向宣垣 雷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