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吧!海外“流浪”的甲骨
来源:河南日报  |  2024-09-04 09:56:07

  原标题:回家吧!海外“流浪”的甲骨(了不起的甲骨文)

回家吧!海外“流浪”的甲骨_fororder_p60_s

刘永革团队在采集甲骨数据。 受访者供图

  点击鼠标,一片三维立体甲骨在显示器上清晰呈现,不仅能全方位旋转,还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实验室主任刘永革正在对几片“新来的”甲骨做进一步研究。

  不久前,由刘永革和实验室的同事们组成的赴韩国采集甲骨文数据团队回到安阳,带回了7片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这是我国散落海外的甲骨首次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故乡。

  海外采集甲骨数据的第一站

  “殷墟出土的甲骨总量约16万片,国内约12万片,国外3万余片,真正发表过的只有七八万片,还有很多或深藏库房,或散落民间,抑或流失国外。”9月2日,刘永革告诉记者。

  为了让散落的甲骨回归,实现信息永存,刘永革带领团队成员,先后两次前往韩国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博物馆,利用上亿像素的相机,通过高清拍摄、微距拍摄等方式,对每一片甲骨拍摄近120张照片,对甲骨实物进行全信息、高保真数据采集,成功完成海外第一批共计7片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采集。

  “每一片甲骨需要拍摄正反两面,一面八个方向,一个方向七个角度的照片。也就是说,一片甲骨在合成模型前,至少需要112张照片。”刘永革说,在对甲骨片进行微痕摄影前,还需要做找平、颜色校准、光线调整、参数设定等复杂的工作。

  “经过两年的准备,我们终于开启了全球数字甲骨回归计划。这是我们海外采集甲骨数据的第一站,得到韩国方面的大力支持,非常顺利!”刘永革激动地说。

  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回归时不我待

  “这次我们也可以说采集了8块甲骨,因为其中一片甲骨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已经分裂为两片。”刘永革告诉记者。

  甲骨质地脆弱,表面疏松粉化与残损较为普遍,保存、展示、利用均为不易。在采集过程中,刘永革团队发现,虽然韩方工作人员非常小心地操作,但有甲骨片仍然存在小块脱落的情况。

  “这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份责任和压力,甲骨文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回归时不我待!”刘永革说。

  今年5月,安阳市发布“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同时成立“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和创新模式,对国内外甲骨藏品进行高清数据采集。

  顺利完成韩国采集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后,刘永革团队正在对采集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多层次的微痕增强全信息数据模型,便于进一步研究和活化。

  随后,该团队将把数据模型上传到“殷契文渊”甲骨文AI协同平台,与全世界的甲骨文研究人员和广大甲骨文爱好者共享这一数据资源。

  用5年到8年时间接“流浪”甲骨回家

  “最大程度地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面貌,是甲骨文数字化工程的目标。”刘永革告诉记者。

  据了解,甲骨文数字化工程是以刘永革所在实验室主导建设的当今最大型、全免费的甲骨文资源共享平台——以“殷契文渊”为基础,通过三维建模、微痕增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甲骨文全信息模型”,让甲骨文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殷墟有了可能。

  2022年,该实验室联合腾讯公司共同推出了“甲骨文全球数字焕活”计划,服务甲骨文物“回归”故乡。

  他们取得了“微痕分析”和“甲骨三维建模”的技术突破,构建了“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包括三维模型、微痕增强图、微痕灰度图、数字摹本、数字拓片和科学影像层等,实现了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的高保真还原和保护。

  在刘永革看来,全球甲骨数字回归是一次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之旅,一次推动甲骨学深入研究之旅,一次推进文明互鉴之旅,一次共创、共赢、共享、共益之旅。

  “我们希望用5年到8年的时间,让全世界15个国家收藏的所有甲骨实物能够数字化回归殷墟,回归故乡安阳。”刘永革信心满满地说。(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东宝)

编辑:张雨晴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