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河南日报  |  2024-10-31 10:11:55

  原标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七 洛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闻发布厅)

  洛阳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肩负着守护黄河安澜、筑牢生态屏障、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使命。10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洛阳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红介绍,近年来,洛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贡献洛阳出彩力量。

  坚决守护黄河长久安澜

  洛阳拥有黄河“总阀门”——小浪底水库,但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任务依然繁重,如何统筹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事关重大。

  近年来,洛阳市扎实开展根石加固、隐患排查、水毁修复及中小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工作,防患于未然。突出干流治理,实施“四水同治”,开展险工险段和薄弱河堤治理,筑牢气象、水文、山洪等“三道防线”,全力构建黄河干支流防洪减灾体系。

  “下一步,将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强化流域协同管理,全力跑好河南黄河水旱灾害防御第一棒。”豫西河务局局长郭鹏介绍。

  产业生态互促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洛阳市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以抢抓“风口产业”为主线,接续发力促进传统产业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创新平台164个、总数达3724个,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2个和1.42个百分点。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条百亿级重点产业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9.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0.4个和35.8个百分点。

  既要产业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自2019年以来,洛阳充分把握在黄河流域的区位特点和重工业城市的产业特点,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工作思路,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率先推出“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伊洛河(洛阳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

  洛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关宇飞表示,洛阳市将坚持把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强产业支撑。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近年来,洛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洛阳市文广旅局局长李振刊说。

  洛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察激励,“创意促转型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统计局等评为“年度美好文化城市”。

  先后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个,定鼎门、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等从叠压在地下的历史遗存,到如今的“文化新地标”,大遗址保护建设的“洛阳实践”逐渐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深度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增强了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黄河文化可感知、可体验。

  今年1月—9月,洛阳接待游客1.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99亿元,跻身全国清明假期十大热门目的地,成为“五一”假期全国净流入旅客最多城市。(记者 陈学桦 肖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润泽)

编辑:张雨晴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