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丨河南省人大代表孟旭燕:优化机制 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1-19 17:49:20

视频制作:仝瑞勤

  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仝瑞勤):“我今年特别关注的是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觉得,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作为一个创新的主体,更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而且要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嵌入式合作。”日前,河南省人大代表、信阳市灵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旭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要素肯定是创新,而企业创新最大的优势就是快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孟旭燕认为,企业的创新,更多的是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痛点问题来进行创新,主要是为了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创新成功能够快速地转换,带来更大的效益,更符合市场需求。

  2024年,灵石科技通过自己的技术研发,研发出一种抗渗的新材料,主要用于水库大坝的抗渗修复和畜牧业楼房养殖地坪的修复。

  “我们就是知道了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并进行了实地调研,然后再回到实验室进行多次适配、反复试错,最终研究出一个最佳的配方。这种新材料目前已投入使用了,效果反响非常好。”孟旭燕介绍说,依托公司的博士后创新基地,经过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人员全力攻坚,公司最终实现技术攻破。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南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已达到3852个,这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024年度省重点研发专项补助1593个项目,仅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资助,而企业受助比例约30%,大部分补助资金流向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孟旭燕介绍说,企业的研发更贴近市场,成果转化的时效性更高,但是项目补贴明显低于院校及科研院所,削弱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

  为此,她建议,调整补助资金分配结构,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在省重点研发专项中设立专门针对企业的创新补助资金池,根据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展等因素实施分层分类支持策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移过程,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降低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门槛和风险;优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

  “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补助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是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孟旭燕说,只有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才能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节能降碳增效,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优化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的产业园。围绕这方面,孟旭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应用,前提是要有新技术、新材料,那就要加大创新力度,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有自己的研发平台或者是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实现技术新的突破,才能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编辑:张雨晴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