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笺绘丝路 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年夏令营“中原文化行”在河师大启幕
来源:河南日报  |  2025-07-10 09:02:50

  盛夏的卫河之畔,四时风物皆成诗。7月7日上午,一场特别的“文化约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等7个东盟国家的14名青年,与中国青年代表共38人相聚一堂,共同开启第三届中国-东盟优秀青年夏令营“中原文化行”的五天旅程。

青春作笺绘丝路 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年夏令营“中原文化行”在河师大启幕

  开营仪式上,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Kin Phea)望着台下年轻的面孔,感慨道:“青年是最会讲故事的群体。当你们亲手触摸甲骨文的刻痕,当你们用毛笔写下第一个汉字,那些书本上的'中国印象'就会变成真实的温度。”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宋晔更添期待:“我们不只是办一场夏令营,而是在搭建一座‘文明对话的旋转门’——让东盟青年从这里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让中国青年从东盟伙伴的眼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这不是一场传统的“观光式”文化体验。翻开营员手册,日程表上写满了“沉浸式”二字:他们将走进安阳殷墟,在考古学家的指导下,用软刷轻轻清理商代陶片上的泥土,听专家讲述“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故事;他们还将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甲骨文互动墙”前,用触控屏拼出自己名字的甲骨文,看着这些古老字符在屏幕上“活”成现代汉字;同时将围坐在茶席边,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宋代点茶——茶筅击拂出的泡沫里,藏着“和敬清寂”的东方哲学。

青春作笺绘丝路 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年夏令营“中原文化行”在河师大启幕

  这样的场景,河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赵扬并不陌生。自2023年首届夏令营举办以来,已有近百名东盟青年从这里“毕业”。“去年有个越南营员,回去后在学校开了个‘中国文化小课堂’,带着同学做剪纸、写毛笔字。”他翻出一张照片,画面里,几个越南女孩举着自己写的“福”字,笑靥如花,"这就是文化交流最动人的样子——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生长。"

青春作笺绘丝路 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年夏令营“中原文化行”在河师大启幕_fororder_a345dae1628e44f285a9c8498af4ea26

  “我们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者,更是文明的摆渡人。”柬埔寨营员赖宝文(Lach Paovin)在开营仪式上的这句话,如今成了营员们的共同心声。正如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赵红杰所说:“青年之间的每一次握手、每一场对话,都是在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当他们带着甲骨文的温度、茶香的记忆回到各自的国家,这些文化基因就会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赵扬介绍,夏令营已经逐步形成了“学术交流+文化体验+实践观察”的特色模式,未来将持续深化与东盟高校的合作,通过多种创新形式,让更多东盟青年了解河南、认识中国。

  七月的风掠过卫河,捎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墨香。此刻的河南师范大学,正见证着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之约——它关于文明,关于理解,更关于未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张成功 刘恩启)

编辑:蒋硕
2024“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移动端banner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