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汇智聚力育人才——建设银行探索产教融合新实践
2021-06-02 14:04:56来源: 大河网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大河网讯 2018年12月,由建设银行联合境内外知名高校、金融机构、社会机构、创新型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成立的“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正式成立。自成立以来,“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以“融入、融通、融合”的产教融合机制促进产教融合资源要素跨界流动,使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持续完善,打造出产教融合的新生态。

  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型企业,建设银行闻令而动,躬身而行,和各位联盟成员一起从企业到院校,从城市到乡村,从试点到示范,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实践。

  吹响万名学子暑期下乡“集结号”

  为深化产教融合,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现青年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和服务社会责任的良好面貌,在建行牵头统筹、联盟各高校共同组织下,联盟面向社会启动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两年。联盟希望能通过活动,把金融服务和新金融人才培养的舞台设立在广阔农村天地,号召境内外在读大学生利用每年暑期时间下乡、返乡,投身献力乡村建设和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搭建起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在招募对象上,活动面向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读大学生进行招募,专业不限。在以联盟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同时,鼓励境内外其他高校学生加入。充分发挥“生源地”作用,组织报名大学生在家乡就近开展实践活动,服务家乡建设发展。

  在活动组织上,结合团中央“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按照“统一组织、统一主题、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平台”五个统一的实施原则统筹推进,即统一线上线下招募,统一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统一规范实践培训、实践活动、实践日记等实践标准,统一活动品牌形象、海报设计开展宣传,统一依托联盟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在实践内容上,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以解决乡村痛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找准新金融人才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衔接处,设计了系列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任务。如开展学生“村口银行”挂职,送金融服务上门;引导学生下乡宣传普惠金融知识,了解农民在理财、借贷、资金结算等方面存在的需求和痛点;开展县域机构跟岗,亲身体验商业银行基层工作;送专业知识下乡,以所学专业知识、技术为村民办实事;开展农村调研,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形成实践调研报告等。

  2019年暑期,万余名境内外学生组建了1468支实践小分队,深入全国1.08万个村庄开展调研和服务,并走访5.4万农户、走进3652家乡镇企业。2020年,共有1.2万余名学生参加活动,撰写下乡日记累计9700余篇,提交微课、体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各类实践成果2300余篇。同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联盟在组织开展实地实践活动基础上,设计了“e学惠行”云实践项目,组织实践学生开展线上培训、交流研讨,提升数字学习与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云生产”、在线调研、远程支教等,共有来自境内外611所高校的3577名高校学生参加了云实践活动。

  “建”习生建未来

  2020年,联盟成员单位建设银行继续推出“建习生”计划,依托全国37家一级分行招募暑期实习学生,境内外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读生,不限专业,均可报名参加选拔。为了给学生们丰富的岗位选择,建设银行在“建习生”计划中,开放了营业网点、金融科技、职能部门等生产经营与管理运作各环节的实习机会,并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员工担任“建习生”导师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系统的实习实践。针对金融科技岗“建习生”,建设银行还安排导师指导实习生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围绕技术开发、信息安全、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组织在线编程能力比赛,就产学研贯通育人进行了有益尝试。

  “建习生”计划一方面加强了在校生们对银行业的了解,为他们日后择业、科研等提供了实践积累,一方面也为产业端挖掘了高潜力人才。为更好实现人才供需端的适配对接,对于表现优异的实习生,建设银行授予其“建习之星”称号,获此荣誉的学生可在建设银行校园招聘中获得免面试等资格。

  在探索产教融合的新实践中,建设银行将持续依托各方资源,延伸育人环节,联手强化实践教学,为广大学生提供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以多样化的成长路径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全面的新金融人才,展现建设银行的时代担当。(杨伟龙 李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